“只要有一关严格把关”不该是奢望

时间:2012-04-06 13:35   来源:工人日报

  “没有一关严格把关”的“怂监管”背后,有监管部门间职责交叉的因素,有工作人员作风慵懒的问题,更有共同牟利的利益驱动和官场人情等潜规则作怪。监管集体失语遭拷问不是一次两次了,办法其实可以比问题多,关键是有关部门想不想、敢不敢做

  3年间,湖南道县客运办主任刘春生伙同相关部门人员,采取虚报公交车数量的方式,套取国家成品油补贴款百万余元。就在案发当年,为了防止丑闻败露,当地相关部门依旧指示公交企业继续造假套钱——4月4日,《法治周末》对这起案件进行报道,记者调查显示,当年为刘春生出具和修改假证明的县财政局、县城管局、县交警大队等单位相关人员,至今没有受到任何追责。

  让人惊讶的不是一个“芝麻官”能贪腐上百万元,而是国家补贴竟然如此好骗。

  近年来,为了减少油价上涨对困难人群和基础性行业的影响,中央和各地政府陆续对农业、渔业、城市公交、出租车等行业发放油补。可从媒体的相关报道来看,“国家的钱不拿白不拿”似乎成了一种潜规则,一些地方的一些部门和人员显然把这笔钱当成了唐僧肉。

  问题是,要获得国家补贴,都要通过严格的审核。以道县为例,道县两家公交企业将补贴车辆数目上报后,首先由县客运办审核,然后上报县城管局审核,再上报永州市公用事业局。同时,道县财政局也将县城管局报来的车辆数审核后,上报永州市财政局。然后,由永州市公用事业局和市财政局分别将数据上报湖南省交通厅和湖南省财政厅,最后上报给中央相关部门。也就是说,从公交公司到中央相关部门,中间至少要经过七八道关卡。“神奇”的是,这七八道关卡竟然都失守了。正如涉案的公交公司负责人所说:“这么多审核环节只要有一关严格把关,刘春生就得不到这笔钱。”

  一家公交公司有多少辆车真有那么难查吗?虚报了数量真有那么难发现吗?车辆都是有备案的,哪年买的、号牌是多少、年检情况如何、是否及时缴纳了相关费用,应该都是有记录可查的。将20辆车虚报成30辆,居然没被发现,有关部门的眼睛究竟是长到哪儿去了?

  “只要有一关严格把关”可谓一语中的,戳中了各相关领域的监管部门的现实软肋。对一项社会事务的管理往往会涉及多个部门,每个部门各司其职才能保证整个监管链条的完整,就算某一个环节出现了纰漏或者疏忽,只要其他环节的部门还坚守在岗位上,哪怕只有一个部门在坚守,问题都不会如此严重。可从此案看,居然有时没有一关负责任,没有一关守得住。

  看看类似的例子。比如地沟油,从回收餐厨垃圾、到生产提炼、到加工包装、再到批发销售,至少涉及卫生防疫、质量监督、工商管理、环保、市政、城管、公安等多个环节,被爆出来的大案包括地沟油最先引起强烈关注,公安机关功不可没。当然,人们据此可以说,至少这个环节没掉链子。但转念一想,当真如此吗?破了案的自然是保住了最后的环节,可还有多少尚未发现的地沟油还在市面上流通?对它们来说,是不是每一个关卡都失守了?比如,一些非法建设的楼房,从打地基到高高建起再到开始销售,可曾有哪一个监管部门多问一句,追踪、查处一下?

  现实中,一些违法违规行为往往是有组织、有链条的,而相关监管的队伍可能是松懈的、有漏洞的、难成体系的。如此监管力量拿什么监管住环环相扣、“齐心协力”的违法违规者?

  “没有一关严格把关”的“怂监管”背后,有监管部门间职责交叉的因素,有工作人员作风慵懒的问题,更有共同牟利的利益驱动和官场人情等潜规则作怪。这样的局面该如何化解?比如尽可能明确、细化不同职能部门的职责划分,让监管部门不那么容易相互推诿;问责更加及时和彻底,不能只处罚某个“带头人”或者说关键人物,而应该追责获利链条上的每一个部门和人员;搭建制度平台,实现公众对监管者的有效监督,等等。

  监管集体失语遭拷问不是一次两次了,办法其实可以比问题多,关键是有关部门想不想、敢不敢做。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