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资源型城市经过多年的发展,由于资源的逐渐耗竭,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资源型经济的短板日益显现,如今大都面临着城市的转型及可持续发展问题。作为因黄(金)、白(铝钒土)、黑(煤炭)而著称的资源型城市,河南省三门峡市为避免“矿竭城衰”现象的出现,立足主动转型、尽早转型、加快转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力实施大通关、大交通、大商贸、大旅游和高新技术产业“四大一高”战略,以此为载体,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高新产业规模化,积极探索独具特色的资源型城市发展策略和模式。
国内外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实践告诉我们,转型发展是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三门峡与其他资源型城市具有相似之处: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业一业独大,产业多处于产业链前端和价值链低端。金融危机的冲击,使三门峡市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的弊端彻底显露。资源型城市“工业独大”的城市发展模式和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必须尽快加以转变。
准确的路径选择,是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只有思想认识符合了科学发展的要求,经济社会发展才会有质量和效益;只有把握了科学发展的方向,经济转型发展才能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基于这种认识,三门峡市借鉴国内外资源型城市转型成功的经验,抓住国际、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和实施中原经济区战略的重大战略机遇,既注重理念创新,又注重政策引导,进一步完善转型发展新思路,努力掌握实现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动权。坚持“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发展主线,强力推进涵盖消费、投资、出口三大经济增长要素的“四大一高”战略,加快建立现代产业新体系,调优一产、调强二产、调大三产,实现三次产业全面协调发展,加快形成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新格局,推动产业结构由传统向创新转变,推动经济结构由单一向多元转变,推动发展方式由粗放向集约转变。
具体发展思路是:
以“大通关”建设为核心点,增创对外开放新优势。三门峡从打造对外开放的比较优势入手,积极推进出入境检验检疫、海关、国家铝及铝制品质量检验中心等通关机构建设,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通关服务效率,积极承接产业转移,进一步深化区域合作,打造全省重要口岸作业区和黄河金三角地区外贸出口基地,以大通关强化大服务,以大服务促进大开放,促进开放型经济实现重大突破。
以“大交通”建设为切入点,增创区位环境新优势。三门峡牢固树立“交通先行、以交通引领经济”的理念,抓住改造提升地区性交通枢纽的重大机遇,以“三纵四横”为主框架,打造战略交通枢纽,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提高城镇化水平,尽快形成对外大开放、对内大循环的格局,为经济转型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以“大商贸”建设为关键点,增创区域竞争新优势。结合实际,三门峡抢抓“三纵四横”交通枢纽带来的机遇,围绕建设黄河金三角区域性中心城市目标,规划建设商务中心区,抓好物流园区建设,加快发展以大商贸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为经济转型发展提供重要依托。
以“大旅游”建设为拓展点,增创持续发展新优势。三门峡充分挖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山水资源,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步伐,打造龙头旅游品牌,创新旅游投入机制,以旅游培育转型产业、以旅游提升生态优势、以旅游促进环境保护,努力把三门峡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城市、黄河旅游核心城市和全省旅游经济强市,把旅游业培育成为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接续产业。
以高新技术产业为突破点,增创转型发展新优势。城市转型的实质,是逐步减少对资源型产业的依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既是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有效途径,也是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必然选择,抓住了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根本。近年来,三门峡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加快经济转型的主要抓手,倾力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高新产业规模化、特色农业现代化。在传统产业高端化方面,重点围绕五大传统支柱产业,着力在延环拓链上下功夫,推动传统资源型产业由“傻、大、笨、粗”到“高、精、特、优”转变。在高新产业规模化方面,加快培育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新兴产业,重点突破产业核心关键技术,为实现更长时间、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杨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