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评论中心  >   大陆观察  >   时政

官员家人聚餐“发票门”,“意外”地闹大了

2012年02月01日 11:15:00  来源:羊城晚报
字号:    

  据报道,对年初五发生在广州海珠区某餐馆的一起“涉嫌侵占公款消费行为”,广东省纪委派驻省海洋与渔业局纪检组查实,事件当事人系该局副调研员葛某的家属,参加吃饭的均为当事人亲友聚会,但其所开具发票抬头为省海洋与渔业局,纪检组已对葛某进行通报批评,责成其作书面检查,并要求其教育好家属。

  当网友发布的“公款吃喝还嚣张骂收银小姑娘”的微博传播开来,众多网友就极度愤慨,拭目以待这场“好戏”如何收场。现在看来,这只是一起涉嫌公款消费的“闹剧”。即便如此,涉事单位依然不敢怠慢,迅速公开作出反应,其态度之积极应当肯定。

  然而,这出不大不小的“闹剧”落幕之际却依然遗留诸多疑惑。如网民质疑:如果不是当事人因收银员开错发票而震怒,且“倒霉”撞上“爱管闲事”的市民,谁能担保上千元的亲友会餐费最终不会瞒天过海而由公款买单?当事人说不报销,缘何要开机关单位名称,还迁怒于收银员“你打错了我怎样回去报销”?尽管这次仅是“涉嫌侵占公款消费行为”,谁能担保以前或者以后没有侵占公款消费的可能?

  就事论事,不能说网友的质疑完全合理,但至少很难彻底否定。虽然这一事件纯属偶发,且得到认定仅是“涉嫌侵占公款消费”,但其折射出的公众对于公款消费的敏感及不容却有其必然性。公众为何对公款消费如此“过度”敏感,乃至言词充斥痛恨,仿若眼睛里容不下沙尘?政府机关“三公”消费中,“家人吃饭公家买单”的事真的还少吗?这是由此事而再度引发的话题。

  说到底,“三公”消费如此轻易触动公众的敏感神经,无论是挥金如土的公款吃喝,还是几近公开化的公车私用,一方面是因为屡禁不止,另一方面则是监督不力。尤其是,公众对公开“三公”消费的呼声日急,相应的则是各个单位年复一年要么不公开,要么公开几个笼统的数字,并无明细账目,让人看不清底细。由此,怎能怪公众认定“三公”消费必然“有鬼”?

  毫无疑义,要消除公众对于公款消费的敏感与痛恨,还得依赖于制度的完善。制度层面上的建立与完善,除了“三公支出”的财政预算必须经受人大的严格审议以及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的跟踪检查监督之外,更需要向社会公开明细的支出,接受社会监督。如果“三公支出”始终不拿到阳光中“晒”,只限于政府机关的内部监督,则握有一定权力的政府官员“家人吃饭公家买单”之类的事将无法杜绝。

[责任编辑:张洁]

相关内容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峡时评
深度幕后
七日视点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