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体检遭遇“反复扎针”,基层权力很受伤

时间:2011-11-29 15:08   来源:人民网

  陈彬2011年4月参加了贵州公务员考试,报考职位是安顺市下属县城的政府工作人员。总成绩第一的陈彬因“白细胞数目偏低”,被告知不能被录用。11月26日,安顺政府回应称,在体检过程中未发现有违纪违规行为。(11月28日《中国青年报》)

  贵州安顺的陈彬当然不是绊在体检路上的第一人,就在不久之前,山西小伙宋江明,这个笔试、复试“双料第一”也被蹊跷的体检结果拒之门外,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与宋江明一样的是,陈彬也前前后后进行过多次体检。结果却是,自己找医院体检的结果正常,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考试组织的体检不正常,村官考试的体检又正常。有时甚至是同一天,同一根血管,前后间隔半个小时,结论却不同。

  这样反复无常的体检结果,不仅会影响个人录取,简直也会对个人心理产生威慑,一般人都会问“我到底正不正常,不会得了什么疑难杂症吧?”更坏的结果,当然是对当下的公务员考试制度、社会公平、法制环境产生怀疑。

  公务员考试设立体检项目,本是为了招录取到身体健康、能够胜任日常工作的公务人员,现在,在某些地方却成为把诸多优秀人才淘汰出公务员队伍的“不二法门”。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无非只有一个,那就是宋江明、陈彬们阻碍了某些“关系户”的上升渠道,一定要想办法找个理由把他拿下来。

  而目前,随着笔试试题的日趋严格保密,复试环节的日益公开透明,在这两个方面“下手”将那些成绩出类拔萃、面试卓尔不群的参考者拿掉已几乎没有可能,唯有从体检入手,将其PK走。

  其实,无论宋江明还是陈彬的个人公考故事,都只是一个小小的缩影,一方面反映的是底层青年个人奋斗的艰辛。他们的上升渠道,往往会遭遇到那些老爸们已然功成名就的子弟们来自个个方面的阻挠。

  那些顶替宋江明、陈彬的“关系户”,虽然面目模糊,很少出现在公众的镜头里,但是无论从宁夏跨省抓捕举报人王鹏事件中,还是北大博士冯军旗的论文《中县干部》中,都会多多少少能看出这些人的面目。他们大多数都是依靠拼爹“笑傲江湖”。

  这种事件,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中小城市的官场生态。小城市里关系网复杂、不讲能力讲关系,政治家族、城中权贵之间往往形成了一个紧密的圈子,这个圈子逐渐固化,垄断了基层权力,令普通家族出甚者更难凭才干获得政治前途。

  陈彬肯定不会是最后一个宋江明,各地此类事件依然此起彼伏。敢情体检的针头没扎在领导们身上,他们就没感到疼痛,可让有能力者一次次接受体检扎针,伤害的不仅是那些无法获得上升渠道的青年,还有基层权力本身。仅仅依靠媒体的曝光,可能会挽救个把青年的命运,但始终不是长久之计,最根本的还需要不断规范公务员考试制度,甚至将追责纳入招考体系,一旦触线,问责到底。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