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基层难题需要改革支点

时间:2011-11-17 09:27   来源:人民日报

  基层是矛盾问题的交汇地,也常常是改革创新的发源地。一位参加“走转改”活动的记者在采访手记中写道:越走近基层,越能触摸到现实的坚硬,也越能感受到希望的生长。

  30多年前,当渴望温饱的小岗村村民按下18个鲜红的手印时,也把改革创新的主题深深融入了基层发展进步的壮阔书写。从联产承包到林权改革,从村民自治的“静悄悄革命”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火热浪潮,基层的改革律动,不仅带来了自身面貌的历史性变化,更为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提供着重要源动力。

  今天,在日益纷繁复杂的挑战面前,优化基层治理,实现基层善治,需要更加有力的改革支点。已经步入“深水区”的基层治理者,与“摸着石头过河”阶段相比,面临着更为复杂的环境,也需要付出更为艰辛的努力。

  在基层的社会生态中,改革者既要打破思想藩篱,也要理顺利益格局;既要解决一般性问题,更要在攻坚克难上取得突破;既要符合整体的布局,也要满足下面的期待;既要接受当地群众的评判,也要面对大众传媒的审视。因此,对基层干部来说,改革创新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实践的理性与能力,这样才能找准破解难题的现实支点。

  截取近年来几个基层改革的横切面:村民的民主诉求,在浙江温岭干部群众围坐恳谈的场景中得到诠释;信息公开的社会需求,在四川巴中市白庙乡的一张张“全裸账单”上得到回应;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关系,在陕西宁陕15年免费教育方案中有了新定位;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如何开展,在“孟连事件”到“孟连经验”的转变中进行了新探索。

  这些案例的意义,远不只是轰动一时的新闻话题,也不只是一时一地的创新个案,它们的思考折射出当前基层治理的普遍性问题,它们的成效给了人们“办法总比困难多”的信心,也在方法论上启示着改革的突破口、创新的着力点、实施的路线图。惟其如此,在当前基层普遍面临“土地财政”利益格局、公共服务与管理、维权与维稳、农村“空心化”等治理难题的背景下,通过改革突围、依靠创新开路,已经成为基层政府和干部绕不过去的现实选择。而这些案例背后的曲折故事,也像一个个意味深长的注解,既表明改革何等迫切,也说明创新何其不易。

  “外单位来人,你买包烟买瓶酒都写那么细,人家能高兴吗?”“一应开支全晒在网上,以后怎么向上面争取项目?”一些在财务公开方面敢于“吃螃蟹”的基层干部曾发出这样的感慨。从改革者的类似喟叹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基层的改革面临“动力不足、压力很大、风险不小、麻烦太多”等困境,处于“热闹三两年”、“个人发力、制度乏力”、人走政息等窘境,改革支点的确立还需更为丰厚的现实土壤。

  这一方面离不开基层干部自身的不懈努力,在意识和能力上主动与时代发展、改革创新对表,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担当起改革发展的重任。另一方面,迫切需要把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对接起来,提供宏观层面的制度供给,为基层所付出的合理改革成本埋单,对基层治理成果及时进行制度化总结,最大程度创造改革环境和氛围,让改革者能够轻装上阵,敢于冲锋陷阵。只有这样,才能将基层探索的小气候,放大为全社会的改革创新大气候;将基层治理的有益经验,升华为治国理政的科学方略。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