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宋庆龄雕塑是城市创意的败笔

时间:2011-11-08 11:02   来源:中国江苏网

  “宋庆龄巨型雕像落户郑东新区”,这个配图的消息一出,顿时让网友发出了“瘆人”和“造神”之叹。

  近年来城市营销成为热门话题,城市为出名,并迎合旅游文化之大潮,可说是竭尽创意之能事。比如,借名人造势以扩大城市影响力,就是捷径。所借的人,要么与城市有籍贯、出生之渊源,要么与城市结下不解之情谊,总之名人与城市两者相长,彼此荣耀。但如名人与城市并无上述的关联,而要硬生生地拉郎配、乱点鸳鸯谱,则突兀地伫立一座历史人物雕塑,岂不是新上演的“关公大战秦琼”?抑或是新的一出“穿越剧”?

  比如宋庆龄之于郑州,堪说并无“瓜葛”。宋庆龄籍贯海南文昌,出生于上海,后期主要在北京、上海两地生活,北京上海都有宋庆龄故居。今天“河南省宋庆龄基金会”以慈善款建了这座高24.15米的宋庆龄雕像,这种不伦不类的张冠李戴型的“文化混搭”和戏说历史,让德高望重的宋庆龄先生及其后人“情何以堪”?何况宋庆龄生前从来都是低调、节俭、不事张扬的性格呢!这种做法不光破坏了历史文脉,也降低了美学品味。类似的所谓创新,与折腾何异,简直就是“建构性破坏”。

  城市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总应该在历史上有迹可循。长沙的橘子洲头2009年树立了一座青年毛泽东的巨型石雕头像,是因为后者在那里书写了意气风发、指点江山、脍炙人口的《橘子洲头》,而后成就了长沙橘子洲头的响亮名号,长沙之为了表达纪念之情,同时也塑造旅游景观,建造了一座高32米、长83米、宽41米的青年毛泽东艺术雕塑,这算是恰到好处的完美嫁接。而此番“宋庆龄”跑到了郑州市郑东新区,不知是被请去“做客”,还是被拐去“替人吆喝”了。人民群众虽然如今不少化身成了网友,但是眼睛依然是雪亮的,所以都提出了感觉怪怪的、假假的、瘆瘆的。正是这种质疑,反倒让郑州市的城市形象失分,也让其文化审美品味降分,最终演变成了“偷鸡不成蚀把米”的可笑的下场。我们完全相信将来去郑州的人会去瞻仰一下宋庆龄的巨雕,但如果每次去都扼腕喟叹“放错了地方”,那么郑州市将可能身负“生命不能承受之重”的尴尬。当然,如果郑州说“我毕竟出名了”,则又另当别论。

  郑州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城市,本来不缺名人。退一步说,哪怕真的没有名人,也可以创造一尊具有艺术美感的雕塑,比如中关村“双螺旋”雕塑,浦东之“日晷”雕塑,青岛五四广场之“五月的风”,等等,都比“借”一个“宋庆龄”更要熨帖得多。要出名,也完全可以采取全球征稿或请大师巨匠来炒作的。好的创意,城市和名人都“亮”了,可如今,双双暗淡无光。

  在城市竞争日趋激烈的时期,城市如何彰显特色,塑造个性,打造独特形象,是一个需要创新、创造、创意的工程。但如果舍本逐末,不惜张冠李戴、滥竽充数地进行城市营销设计,只会落下笑柄,走向点亮城市形象的反面。(南京大学城市研究专家 胡小武)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