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甘肃省卫生厅厅长刘维忠通过省卫生厅的官网推广“食疗吃猪蹄”、“黄花菜熬水”等疗法,引发了网上争议,以致网上有人称他为“猪蹄厅长”。(新华网10月28日)
曾经因为号召“千名中医微博问诊”而名动一时的“忠哥”,一夜之间异化为“猪蹄厅长”,其一腔热情推介的食疗法,公众为何不买账?
显然,这次卫生厅长发布的偏方难以入药。中医开方讲究相生相克,此番“猪蹄厅长”开出的偏方恰恰犯了冲。这其一,官员身份与推销疗法相冲。堂堂卫生厅长不是江湖游医,披着褂子坐堂问诊开方,未必能像“养生博士”那样招徕顾客。其二,食疗偏方与医学原理相冲。有专家站出来分析,猪蹄治病有没有任何科学依据,多人称其“荒谬”,一些医生还质疑厅长的专业背景及科学素养。看来,一孔之见未必符合真理。其三,个人身份与政府官网相冲。电子政务平台是向群众公开政府工作的地方,而不是厅长“一把手”的博客。即便有个人思考和想法,“猪蹄厅长”尽可以在学术刊物和个人博客上发表。
诚如学者指出那样,“猪蹄厅长”的偏方“可能会对社会产生误导” 。误导背后,却潜藏着深刻的信任危机。政府的公信力很可能因为疗效“莫须有”的“猪蹄食疗法”而招来公众质疑,这一与医学原理“剑走偏锋”的偏方,通过官员从政府网站发出貌似权威的声音,无异于某种官方认证和“撑腰体”。事实上,如果“猪蹄食疗法”经受不住实践和时间的检验,这种质疑就可能招惹“众怒”,而民怨沸腾无疑是执政的大忌。基于此,“猪蹄厅长”的此番做法颇欠思量。
究竟如何看待官员微博和网上言论?说到底是个网上身份定位的问题。公众影响与公权身份有着必然的联系,因为身份原因,注定了官员说话和百姓是不同的,官员说话会天然有公共影响力。如果确系个人观点,官员大可不必拿自己的身份说事。从网民的视角看,这种拉虎皮做大旗的做法,多少有点“博出位”的嫌疑,轻则提高点击率,增加刷粉量,从而使官员个人网上知名度提升,重则可能因为官员言论不当引发公共舆论事件和公众危机。因此,官员玩微博,当谨慎发言。
值得注意的是,体制内的人和事,固然可以借助网络等新兴媒体,提高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使民主政治更加阳光。但体制内有着成熟的运作机制和固有程序,加上网络的不稳定性和可能导致的信息失真、理解歧义,很可能因为网络的推波助澜,将完全可以化解的问题,放大发酵成不可控的非体制内因素,从而混淆公众视听,给社会管理带来麻烦。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言论表达高度自由的时代,网络更是提供了宽广的空间和平台。作为社会舆论的主渠道,政府官网理应扛起舆论引导的大旗。新闻发言人制度在舆论风波面前,应该第一时间启动生效,让“猪蹄厅长”们的言论仅止于个人观点,而非越过私人领地,成为舆论围攻的众矢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