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信访工作只是解决了群众中最为急迫的一些问题,社会风气的改良和百姓幸福感的提升,还有赖于治安状况的改善和惠民工程的实施。
2008年6月,贵州瓮安县一名女中学生意外溺水身亡。有关方面处置不当,各种谣言四起,引发大规模群体事件,最终一场大火烧向县委县政府办公大楼……大乱之后,瓮安县委、县政府转变作风,增强社会服务意识,加强社会管理,真正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科学发展观,让瓮安县在三年之内实现了重生。
事后回头看,瓮安之乱绝非偶然。虽然瓮安经济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由于建设和治理思路上的严重缺陷,当地积攒了大量的社会矛盾。比如说:社会建设投入偏低,民生欠账越来越多;干部作风问题突出,干群关系比较紧张;治安状况严重恶化,警民矛盾日益凸显……正因为有这些明显的问题和隐伏的矛盾在,才让一个偶发的溺水事件发酵成震动全国的群体性事件。也正是因为后来的领导班子认清形势、转变思路,一点一滴地补课、还账、改善治安状况,才消解了存在于群众之中的焦虑和不安,使瓮安重归安详。
三年前的一星火苗燃成熊熊大火,是因为群众中积聚了“易燃易爆”的怨气和戾气。多年来,瓮安因矿群纠纷、水库移民搬迁、房屋强制拆迁、企业改制等社会矛盾导致的信访量逐年上升,而办结率仅为18%。这等于是把瓮安推到了危险的境地中,可是当时的领导们并不自知。历史和现状早已证明:绝大多数上访群众都不是无理取闹,他们反映的绝大多数问题都应该也可以得到解决。问题是很多地方官员的责任心和危机感不够,没有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不肯触碰既成利益格局,轻则推诿躲避上访者,重则动用警力压制上访者,造成积弊深、积怨重、积重难返的局面。过去的瓮安,正是这方面的反面典型。
欲使瓮安太平,必先听取民意、化解民怨。三年前,新任县委书记一到瓮安,就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信访局长”。三年来,他接访并签批督办的各类信访案件有1000多件,办结回复率为99.6%。全县信访量从2008年的2000多起下降到2009年的600余起,2010年降至60多起。这实际上是使那些因求告无门而生愤懑的心得到了抚慰,瓮安城里无形的火药桶也就逐渐清除了。
做好信访工作只是解决了群众中最为急迫的一些问题,社会风气的改良和百姓幸福感的提升,还有赖于治安状况的改善和惠民工程的实施。有黑势力团伙在,群众的工作生活秩序就必然受到破坏。为此,瓮安组织了打黑除恶专项行动,长期称霸一方的“玉山帮”被一网打尽,充当“保护伞”的国家工作人员也纷纷落马。就业状况不佳,部分群众的生活来源就是大问题。为此,瓮安加大了民生方面的投入,安置下岗职工。事实证明,只要把群众的心腹之患解除了,他们就会心情舒畅、安居乐业,瓮安的空气中也就不再弥漫着紧张和对立的因子。
民意有了表达通道,民愤有了疏解途径,民困有了解决办法,瓮安就此浴火重生。三年之内大变样,瓮安的思路和做法值得其他地方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