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租房广开闸更待细监察

时间:2011-10-25 10:37   来源:光明网

  10月19日,北京住建委发布《关于加强本市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管理的通知》,除本市符合一定条件的家庭外,在京工作一定年限的外地人员亦被纳入公租房供应范围。此系北京保障房首度打破户籍界限,向外地人开放。

  长期以来,由于保障房的诸多限制,俗称“夹心层”的职场新人和外来务工人员承受着比本地人更为巨大的生活压力,却始终与住房优惠政策无缘。此番公租房“广开闸门”,以包容性姿态向外地人递送“橄榄枝”,体现了首善之地对实现权利平等、民生安定的积极探索。

  “扩容”新政看上去很美,但“低门槛”可能出现的混杂局面不容忽视。

  据有关数据显示,北京市出租房数量约在120万套,其中外地人租用率逾50%,北京“十二五”期间拟建设的30万套公租房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可谓“杯水车薪”。细看《通知》的相关规定,外地人申请公租房手续相对繁琐,加之各区县掌握着分配的“生杀大权”,如若不能有效遏制“权力寻租”“权力自肥”,对外来务工人员的“示好”或成纸上谈兵。

  以早前廉租房为例,2010年,16个城市共有4407套廉租住房被违规租售或另作他用,4247套被分给了不符合条件的家庭,另有4428套保障性住房长期空置。政策利好在一定程度上沦为腐败的温床。

  就公租房而言,其对于弄虚作假的申请人一般采取退租补金的处理方式,准入的“低门槛”加之违规的低成本或成监管盲区,如何让政策真正惠及有需要的人群是更值得思考的问题。

  在笔者看来,确保公租房之“公”需从两方面入手。首先是准入的“细监察”。公租房资格申请之初“三级审核”的相关部门应把好关口,建立规范审批机制,明确各级审核内容,实行责任到人,防止政策保障成为富人美餐。

  与此同时,还需完善相关监督机制,确保配租过程公开透明,防止既得利益者优先占有社会资源,杜绝“权力自肥”,以实现公租房的公平分配。其次是违规的“严惩戒”。一方面加大力度打击违规行为,提高骗租成本,对不合规定申请者一经发现施以相应处罚,另一方面提高把关者的责任意识,对滥用职权或玩忽职守的相关部门予以严惩。

  总之,只有完善公租房审核配租的各个细节,做到广开闸、严把关,方能让新规真正成为“大庇天下寒士”的利好政策,让住房困难的外来人员不再“望房兴叹”。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