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价值23亿元的铁路工程竟然被完全不懂建筑的外行骗包承建,只能说明政府在投资审批和监管过程中存在重大失职。
据新华社报道,吉林省白山市靖宇县和抚松县境内一段总价值23亿元的铁路工程,被曝光层层转包、违规分包给一家“冒牌”公司和几个“完全不懂建桥”甚至是厨子出身的包工头;本应浇筑混凝土的桥墩,竟被偷工减料投入大量石块,形成巨大的安全隐患。连施工者都直言:“将来这趟火车通了,我可不敢坐。”
重点铁路工程竟由“骗子承包、厨子施工”,真是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迹”。不仅建筑质量全无保证,其对《合同法》和《建筑法》相关规定的逾越和蔑视,也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地步。尽管调查还在继续,但毫无疑问,除了胆大妄为的程度,相关当事人视巨额投资工程为分肥良机,通过发包层层拔毛的套路,以及事件暴露出的政府投资的草率和监管的失察,与其他类似的腐败案并无二致。
目睹一次次巨资豆腐渣工程的崛起和倒下,需要追问和深思的是,为什么政府投资的工程项目,一些在设租、寻租者们那里显得脆弱不堪,屡中腐败暗箭?为什么人命关天的重大工程总是被视之如儿戏?
此案调查中的两个片段,或许提供了一些参考:一是最终承包方“江西昌厦建设工程集团公司”发表声明称,诈骗分子伪造该公司印章承接了该项工程。总中标方中铁九局三公司对冒名的工程承接者有失察之责;二是中铁九局三公司一名负责人不经意间透露:“江西昌厦是沈阳铁路局的一个高层领导介绍进来的,你说我们怎么审查?”
若“江西昌厦建设工程集团公司”所言属实,下一个问题是,诈骗分子何以会冒充其身份而不是其他企业的身份,接手该工程?显然,诈骗者事先就知道,“江西昌厦”将事先获得承包权。那么,“江西昌厦”又是通过什么方式获得合同的?若中铁九局三公司负责人所言属实,那么,沈阳铁路局某高层的“打招呼”,何以具备如此威力,令工程发包的应有程序失灵?该高层与真的或假的“江西昌厦”之间是否存在、以及存在什么利益输送关系?
从目前调查的情况看,所涉各方均难称清白,期待相关监督机制尽快启动,查个水落石出。此案也警示我们,如果一些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总是受到所谓“高层领导”的左右,那么公共利益就总会流失。这种负面效应的叠加,是社会发展所不能承受的。在期待彻查此案的同时,我们还期待:政府投资和监管的项目,须有更严格的制度设计,层层排除已被屡屡警示的隐患。(徐立凡 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