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简历门”不能总让公众去敲开

时间:2011-10-12 14:17   来源:中国青年报

  从上小学到大专毕业只用了10年时间,15岁就在蓝田县水利局工作……近日,陕西蓝田县人民政府网站上,关于小寨镇党委委员薛冬的一则政务公开消息招来不少群众质疑。记者了解到,针对此事,蓝田县相关部门已展开调查。(《西安晚报》10月10日)

  仅10年就获大专学历,15岁就开始工作,这样的“快熟”明显不合常理。分析起来,隐情无外乎两种可能:一是技术错误,二是人为造假。在等待相关部门调查还原事实真相的同时,更值得我们追问的是:信息录入时间为2008年9月28日,如此荒唐的简历在政府网站一挂就是3年,相关部门为何就能熟视无睹,丝毫不觉有问题?

  近年来,一些官员频频被曝年龄造假、简历造假、档案造假。陕西周至县审计局副科长姚某12岁时参加工作,被网民戏称为“童子军”科长,经查发现其确实在2008年将年龄改小了3岁。昆明市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党煦燕拟任中国贸促会云南分会副会长(副厅级)的公告发布后,有网民反映其涉嫌履历造假,云南省委组织部称因群众举报的问题正在调查,暂不任用……

  然而,盘点关关合合的官员“简历门”,发展轨迹几乎都是如出一辙的“三部曲”:先是网友提出质疑,接着有关部门调查,最终造假行为得到证实,当事人受到处理。

  难道公众比有关部门先知先觉?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事实上,戳穿官员的简历造假并不需要太多的技术含量。比如,12岁参加工作的“童子军”科长,本身就是一封举报信,而党煦燕放弃驻美总裁的身份,到国资公司干一般员工,更是耐人寻味,十分可疑。

  遗憾的是,哪怕简历中的矛盾和不合理之处成为“秃子头上的虱子”,也迟迟未能引起相关部门的警觉,直到公众和媒体提出质疑才启动调查程序。

  当前,年轻化、高学历化成为各级各部门选拔任命党政干部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官员简历造假的利益驱动。同时,更为重要的是,程序缺乏规范,把关机制不严,使得那些“驴唇不对马嘴”的简历,公然在有关部门眼皮底下蒙混过关,该提拔的照样提拔,该升迁的依旧升迁,又在客观上助长了官员铤而走险的底气。

  此外,一些造假官员之所以在官场混迹多年,往往并非一个人在战斗,背后都有“贵人”相助。从身份、年龄到履历、档案“一身是假”的王亚丽,能在仕途上瞒天过海,青云直上,当上了石家庄市的团市委副书记,就是依仗一批以权谋私、权为私用的领导干部。从石家庄市交通局原局长王志峰到曾任石家庄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张振江,都曾充当了王亚丽造假升迁的保护伞。

  蓝田官员简历的诸多疑点,要一查到底,给公众一个交代。更希望类似的“简历门”不能总让公众来敲开,如何举一反三,完善选人用人制度,增强自我净化能力,第一时间发现和查处造假行为,提高造假风险成本,这些制度性反思应尽快提上议程。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