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全国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开展以来的成效,广大受众普遍的体会是:“老百姓出镜机会多了,来自基层的声音响了,新闻作品中套话空话少了,反映真实情况的内容多了,官腔官调少了,报道普通老百姓凡人小事的作品多了,鲜活的群众语言多了……”由此可见,各地连日来的“走转改”活动的确取得了一定效果。
中宣部等五部门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就是要求广大新闻工作者要“眼观基层”、“用镜头记录老百姓的生活 瞬间”,这是始终做到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亲历亲行,是学习运用群众语言、提升吸引力感染力,大兴清新朴实、生动鲜活、言简意赅文风的有益行动。然而,有个别作风不实的人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误认为是走马观花,采取了到事先安排的几个农户家里走走,按照报喜不报忧的思路问几个问题,甚至启发被拍摄的对象喊一声“茄子”之际拍几张照片。如此虚情假意的“走基层”是在做表面文章,非但没有群众留下好印象,反而会让群众不买账。
避免走马观花现象,首先应该抛弃应付心理。“走基层”活动只有从思想上引起重视,才能出现脚蘸泥、磨嘴皮、唠家常,一滴水见太阳的效果。有的人认为开展“走基层”活动是做给上级领导看的“花架子”工程,一阵风过后,该怎么写还怎么写,该怎么做还怎么做。这些心态的存在,不但违背了“走基层”活动的初衷,也给媒体工作带来负面影响。每一位新闻工作者都要变被动为主动,主动参与,带着真情实意“走基层”,老百姓才会击掌叫好。
“走基层”的目的是实践“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新闻工作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承担着宣传群众、动员群众、服务群众的庄严使命,更应当积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走基层”活动并不是在基层走走、看看,写几篇文章了事,而是从人民群众细微的言谈举止中,从老百姓的眼睛里体察民情,融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倾听老百姓的呼声,反映老百姓的愿望,说出老百姓的盼头,只限于“授之以鱼”的做法则是走马观花,只有“授之以渔”的行为才是长久之计。
新闻媒体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必须要形成长效机制,长期坚持和老百姓交朋友,把老百姓当亲人,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把准群众需求的时代脉搏,才能真正把党的声音传送到群众的心里,把群众的声音反映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