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开通以来,已有48位书记、省长公开回应网友留言,17个省区市制度化办理网友留言。不仅是反映问题、表达诉求,更有玉树地震后的留言鼓劲、安徽省委的“金点子”征集。可以说,这一沟通地方领导和群众的创新手段,已经成为寻求地方善治、推动社会和谐的重要平台。
网络早已不再是虚拟的世界,而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从“郭美美”事件的巨大影响到动车事故后民意的喷薄,无不显示出网络的现实影响力。而“微公益”的免费午餐、团购的“聚蕉行动”等,更显示出网络强大的行动力。可以说,网络不仅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地段,更是社会管理的重要资源。
以地方领导留言板为例,这是公民提出意见建议、寻求问题解决的表达渠道。表达本身就具有疏通情绪、传递信息、反馈资讯的作用,这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网民留言办理工作使网友单向的留言变成“网络—政府”的双向互动,这一方式的制度化、常态化,同样有利于更好地进行社会管理创新。
一些人总是担心网络的力量无法控制,夸大网络非理性、情绪化的特征,认为网络只需要管,不需要用,更用不上。少数地方对网络舆论的封堵、阻截等,就是如此。应该说,这不仅是缺少了管理的智慧,更是管理的观念出现了偏差。
胡锦涛总书记谈到社会管理时,把“社会协同、公众参与”作为新的社会管理格局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实际上,这也是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生长点”。面对社会庞大的“体量”和复杂的“关系”,无论是事故的排查、个人的保障还是社会的安定,政府管理、服务的力量,都相对有限,不可能也不应该“一插到底”。在这样的情况下,必须把社会的力量动员起来。
从这个角度看,网民留言办理工作,可以让每个人都能很便捷地反映问题,每个问题都能得到领导的重视,这使得社会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得到提升。更何况,社会的力量还是一种“倒逼”。反映问题的网络留言板,在某种程度上也承担着社会监督的功能。表达诉求、主张权利,正是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重要形式。
要做好社会管理工作,必须重视社会的力量、公众的力量。尤其是,政府的治理机制、管理体制都在不断变革,“无限政府”需要变成“有限政府”,“管制政府”需要变成“服务政府”,“大政府”需要变成“小政府”。在这样的职能变革中,让社会参与进来,接手原来由政府承担的部分职能,是改革的必然路径。
然而,虚拟社会与传统社会有很大不同。虚拟性、便捷性、互动性等,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全新特质。更重要的是,网络也正经历着一日千里的发展。如微博,从2009年“微博元年”至今仅不到3年时间,就已成为不可忽视的舆论空间。如何不断“与网俱进”,也是网络给社会管理创新提出的考题。
但无论“网情”如何改变,无论方法如何创新,一个基本的原则不能变,那就是:需要用“网络的方法”服务网络,需要用“网络的力量”管理网络。这或许也正是网民留言办理工作给我们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