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发展之渴,不能喝违规之水

时间:2011-05-25 10:42   来源:人民日报

  在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一企业通过以租代征的方式,把“生态民族运动场”项目建成了国家禁止修建的高尔夫球场。尽管事件已经在追查中,但暴露出的问题却引人深思。早在2004年,国务院就要求暂停新建高尔夫球场,但违规项目不时上马的新闻时时见诸报端,甚至被一些地方官员视为带动经济的“好项目”。

  “违规项目”何以成了香饽饽?笔者看来,真正促使这种心理发酵的,是昆明市各县区间畸形的“发展竞赛”。

  “前面标兵越来越远,后面追兵越来越近”,各级干部渴望发展,甚至是跨越式的大发展。近年来,昆明市的招商引资工作如火如荼,你追我赶的局面下,没人能松口气,也没人敢松劲。很多人的心态处在比较焦虑的状态。无独有偶,媒体早就曝光昆明宜良县“占用千亩良田造湖建别墅区”——旅游地产挤占基本农田,是畸形的“发展竞赛”下选择项目饥不择食的另一例证。

  渴望发展,并没有错。错就错在违规谋发展、急不择路谋发展。

  上马违规项目,有一个客观背景:别看石林风光好,可发展农业和工业没优势,做足旅游成了这个西部贫困县的不二选择。现在有开发商送上门来搞高尔夫球场,真是“土坷垃里刨出了金蛋蛋”,在上述渴望与焦虑的心态下,审批、监管一路绿灯也就难免了。

  问题是,这并不是不择手段的理由。 

  再深问一句:不仅昆明一地,各地方,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都有强烈的发展冲动。怎样使发展之路健康、规范、科学?

  首先要严格遵守法规制约。许多后发地区,项目似乎是越大越好,动辄占用上千亩地。地方政府还这优惠那减免,“崽卖爷田心不疼”。靠铺摊子谋发展,不是科学发展。这方面国家有严格规定,禁止类、限制类项目十分明确。顶风作案,法纪不容。

  发展应该寻找新思路。比如,云南省94%的国土面积都是山区半山区,土地资源十分宝贵。有识之士提出:能否换种思路,鼓励“项目上山”,向缓坡地、荒山地发展?瑞士等国家都有这方面的经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不妨因地制宜地借鉴和学习。(鲁云)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