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灾后重建奇迹彰显“中国力量”

时间:2011-05-11 13:04   来源:中国网

  噩梦依稀,1000多个日夜已逝,倏忽之间,又到“5·12”。三年前的2008年5月12日下午2时28分,大地颤动,山河破碎,房屋倒塌,道路阻断,数万同胞不幸罹难,无数美丽家园瞬间被摧毁,成为全体中国人内心难以愈合的伤痛。权威资料显示,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地震发生后,数百万痛失家园的群众为居无定所忧心如焚。

  面对这道灾后恢复重建规模空前、难度空前的“世界性难题”,在举全国之力开展大规模、高效率的救援行动之后,一场史无前例的支援灾区重建家园的行动又迅速拉开。按照中央的决策和国务院的部署,在灾区自力更生、奋起自救的同时,18个对口支援省市担负起支援四川重灾县市恢复重建的重任。

  花谢花开,冬去春来。三年后的今天,当笔者与全国第四届专家博客笔会的各位同仁一同走进北川、汶川、青川,走进映秀、水磨、什邡红豆新村,走进所有地震灾区时,尽管心中的隐痛犹存,但回望来路,迅即被扑面而来的生机所消释:一条条宽阔的大道,一片片得到整理复垦的灾毁农田,一座座美丽的村镇、一张张灿烂的笑脸、一个个鲜活的场景、一组组难忘的数据,让我们感受到震撼人心、无与伦比的“中国力量”。

  连日来,在诸多曾遭受重创、满目疮痍的废墟上,我们见证了“最漂亮的是民居、最坚固的是学校、最现代的是医院、最满意的是百姓”,看到了“一省帮一重灾县”重建的“首都标准”、“广东速度”、“上海水平”、“重庆方式”,感受着“湖南思路”、“福建理念”、“河北规划”……接受援建任务以来,各对口支援省市坚持全国一盘棋,把受援地区当作自己的地区,把受援群众当作自己的亲人,把物质支援与智力支援、“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输血”与“造血”紧密结合起来,以最快的速度集中了数十万人力、数百亿财力、无以计数的物力,援建工作有力有序有效,不仅使灾区群众生产生活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恢复和提升,而且促进了东中西部经济大合作、文化大融合、民族大团结,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科学发展。

  “地动山摇摇不散中华魂魄,山崩地裂裂不开万众一心。”这副对联生动诠释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三年来,举全国之力、集全国之智的“对口支援”模式在四川地震灾区成功实践,不仅仅是中华民族共御巨灾的一大创举,更重要的是验证了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物质实力”和“制度活力”,亮出了深厚的“家底”,彰显了社会主义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展现的是“四川奇迹”,叫响的是“中国力量”,升华的是时代精神。如此强大的社会凝聚力和广泛的动员力,是资本主义国家不可企及的。

  正是这些由国家、民族、大爱、坚强和奉献等聚合而成的“中国力量”,成就了一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教材,有力地促进了灾后恢复重建进程,使曾经山崩地裂、满目疮痍的灾区重新焕发出新的神采,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应对灾难、浴火重生的伟大奇迹,谱写了“从悲壮走向豪迈”的历史壮歌,向世界展示了一个遭受特大自然灾害后高起点高质量重建的范例,向世界提供了受灾地区崛起于危难、进而实现跨越发展的样本。(高福生)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