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逢听必涨”铁律才能维护政府公信

时间:2011-05-10 14:38   来源:羊城晚报

  5月4日,新疆阿克苏地区柯坪县召开居民生活用水及直饮水价格听证会,就该县供排水公司提出的《居民生活用水及两乡一镇直饮水价格方案》进行公开论证,因提升水价的方案不被居民所接受,政府提议的水价被否决,未能通过。

  听证制度本来是一种进步。可惜的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听证会的本色不断变色,俨然成了听涨会,成了政府涨价的傀儡和合法马甲。以致,频繁出现某地水价听证会,为了保证涨价顺利进行,对一些代表的发言进行约束而导致代表扔矿泉水瓶表示抗议的闹剧。当然,还有地方将一些自己人化妆成代表,以保证涨价提议顺利通过。诸如此类,很多,也很搞。

  在如此大背景下,柯坪县的水价听证有点出淤泥而不染的意思,确实难能可贵。

  一个本来就应该充满变数的听证会,却因为一次没有通过就引起如此大的反响,这是一个巨大的讽刺,讽刺的不仅仅是听证会这个制度本身,还有那些执行听证会制度的相关部门。他们试图用听证会作为一个幌子来达到自己的某些目的,但从反响来看,他们是在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听证会达到官方的意图,却无法让公众信服。

  其实,在操作听证会这种制度上,政府部门是很矛盾的。他们想涨价,但却又想做得光明正大点,免得被人说三道四,于是,这种本来很公平的听证会制度在官方必须要涨价的前提下,被修理得面目全非。导致了涨价的本来面目露了出来,还害了本来挺好的听证会制度也跟着被当成了同党。听证会的本色被扭曲了,真正威胁的还是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当公众不再相信听证会的公平性时,实际上是对政府权威性的一种质疑和不满。

  新疆柯坪县水价上调听证会未获通过,某种程度上说是对听证会下政府公信力的一种拯救。听证会听取民意的做法,是在还原听证会的本色,而当地政府按照听证会上的真实反映来决定调价方案,则是在维护政府部门的公信力,是在向广大公众展示政府尊重公众知情权、监督权等权利的姿态。也就是说,柯坪县水价听证会未获通过,不应该只是一个个案,而应该成为其他地方政府通过听证会这种方式来维护政府公信力和权威的一个启迪。(傅万夫)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