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浚惠民渠道 严防贪官截留

时间:2011-04-08 11:09   来源:京华时报

  “吃人嘴短,拿人手软”,这话至少在重庆三峡库区巫山县曲池乡原乡干部邓川身上不成立。村民每人5000元的生态补偿款,他截留了2000元,当村民设宴招待并奉上“芙蓉王”香烟以求领到剩下的3000元,抽“软中华”的他竟然嗤之以鼻。

  这幕场景,成为少数地方干部利用惠民政策谋取私利的一个注脚。仅在重庆,近3年间检察机关查办了1977名贪官污吏,涉及惠农资金、社会保障多个领域,涉案金额11.8亿元,侵占移民资金、扶贫资金等侵农害农职务犯罪案件呈上升趋势。

  惠民政策看不见实惠,民心工程变成“伤心”工程,这固然与政策制定存在缺失、漏洞有关系,但其实提出了一个更为迫切的问题:善政没有落实甚至走样,根子还在执行者、执行渠道出了问题。

  一些基层干部或直接私分,或吃空饷、吃回扣,或搞选择性执行,使本应直达每个政策对象的利益渠道,变成了千回百折、沟渠密布的私利网络。一些人甚至变身大功率“抽水机”,惠民资金流和民生资源,在大量或显或隐的截留、吸收、输送、挪用中变得稀薄。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惠民政策,更需疏浚其执行渠道。事实证明,利益截留始于信息截留,私利泛滥缘于暗箱操作。在一些地方,干部对政策内容、细节、执行过程要么藏着掖着,要么说不清楚。一本糊涂账,也为私利的滋长提供了土壤。有鉴于此,执行惠民政策,需要改“暗渠”为“明渠”,使政策落实由封闭走向透明,尤其是做到“政策公开、数额公开、对象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等。

  一些干部敢于把惠民款当作囊中物,深层原因是其权力基本不受约束,监督制度被架空,困难群体话语能力较弱,维权渠道不畅,于是在层层截留、“梗阻”中,公共利益艰难地向下流动。因此,要变“断渠”为“通渠”,完善操作流程,改变“分多少、分给谁、怎么分”由个人说了算的弊端,加强监督和问责,使惠民资金成为干部不敢触碰的“高压线”,尽可能减少“线路损耗”。

  随着政府财力增强,民生政策导向彰显,惠民政策的“含金量”将越来越高。民生“蛋糕”越是做大,越要分好。在这种背景下,更应重视执行渠道建设管理,不断强化执行力,使民生惠泽最大程度地惠及广大百姓,而不是沦为少数人宰割吞食的“唐僧肉”。

  民生“蛋糕”越是做大,越要分好。在这种背景下,更应重视执行渠道建设管理,不断强化执行力,而不是沦为少数人宰割吞食的“唐僧肉”。(何苇杭)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