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之前已经有媒体报道,但中组部、人社部点名曝光5起事业单位违规招聘案例,仍引来极大关注。因招聘问题被媒体批评过的事业单位,远不止这5个。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事业单位屡屡打开“招聘门”?
人事部发布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2006年就已执行,但其中有着相当多的“模糊地带”:虽然明确了除特殊情况外,“都要实行公开招聘”,但也规定招聘计划可以自己定、考试也可自行组织。缺少统一的部署和管理,无疑让招聘有很大的操作空间,让权力得以趁虚而入。
在某种程度上,对事业单位的招聘,有着“管也不是,放也不是”的两难处境。而这一规定,也正是其写照。
当前,中国有126万多个事业单位,从业人员3000多万。把招聘统管起来,将是巨大工程。更何况,事业单位中,70%以上为技术人员,专业性质较强,岗位要求千差万别,要按公务员考录的方式来进行,不太现实。
事业单位本身的情况也很复杂。仅从收入来源上看,就有“参公(参照公务员)”“全额拨款”“财政补贴”“自收自支”等四类。如果按服务领域、治理结构等方式分,种类就更多。这也决定了事业单位的招聘,难以做到“一刀切”。
然而,放手更是不行。按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的界定,事业单位是“社会服务组织”。在公众眼里,它是政府职能在社会层面的延伸。招聘乱相,影响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素质不说,更会使公共服务水平下降,甚至损及公权威信。
当前大学生就业上的困局、年轻人“到体制内”去的热潮,也将事业单位的招聘放在了聚光灯下。如果任由各种“萝卜招聘”的情况存在,不免会让人感受上升渠道的板滞,激起社会不公的联想,形成社会结构的裂痕。
说到底,事业单位招聘中出现种种问题,仍是因为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没有理顺。招聘制度背后,勾连的是工资、编制、投入、社保等制度。事业单位本身正处于改革的转型期,招聘乱相也是“在路上”的一部分。
作为一项庞大改革的组成部分,招聘制度要单兵突进,不切实际。然而,停步和倒退也绝不可能。“十二五”规划纲要对事业单位走向,做了“分类改革”的顶层设计。或许,在这个大屋顶之下,进行事业单位招聘上的“分类管理”,也未尝不是在解决现有问题的基础上,为更大层面上改革探出的一步。
事业单位招聘中出现种种问题,仍是因为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没有理顺。事业单位本身正处于改革的转型期,招聘乱相也是“在路上”的一部分。(张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