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每次记者会一样,今天的记者会,温家宝总理仍然选用中国古语以明其志。一见面,他就引用《左传》的句子:“出政如农工,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终。”
思其始而成其终,对十二五开局的“两会”而言,是非常到位的一个警句。政府工作报告与十二五规划纲要,对中国今年乃至今后五年的大局做了细致安排。今年两会尤为突出的,是重点就民生涉及的诸多领域向国民做出庄严承诺,其中很多是用数字的指标来说话的。那么,这些承诺能否稳稳当当地落地,能否保证如今被各地官员挂在嘴边的“幸福指数”不仅仅在天上飞?这是中央政府和各级政府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
温总理所引的句子,是说从政就像农民种地一样,下种以后,刮风下雨,阴天阳时,无不上心,一直到最终的收成。那么,中国目前面临着复杂的国内外经济政治环境,矛盾与问题交织,危机与挑战起伏。十二五规划的从始到终,可以说肯定会伴随着风霜雨雪。“思其始”,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一份成功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是民众树立信心的开始;而“成其终”,确保总理所承诺的各项民生指标实现,才能让民众的信心“可持续发展”,让幸福真正与国民结缘。
一般而言,单纯经济指标,比较容易达成,而民生指标,却容易成了“软柿子”。比如,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这个目标的提出已经历经三届总理、长达18年,迄今仍需努力实现。温家宝总理对此不隐讳也不推脱,他在参加江西团审议的时候,实事求是地说,这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每年教育的比重都比较大。这恐怕是我们对教育支持力度最大的8年。“但是,我还欠着一个‘账’,我明年一定把这个‘账’还清!”他指的“欠账”,正是这个4%。
然而,一直以来4%的落空,是因为体制、机制改革的难以到位。总理有了承诺,但国家的财税体制、教育经费的转移支付关系没能理顺,各地一把手的“GDP情结”高企,把教育做成了“剩余财政”,且政府的帐本一直打着闷包,教育投入多了还是少了,无人监督。GDP指数上不去,意味着政绩的一败涂地;而民生指数落空却无人问责。
从本届两会始,很多民生指标的考核,也纳入了官员问责制的范畴,比如保障房的建设。在这次记者会上,记者们的提问与总理的回答,几乎句句不离民生。总理面色凝重,知难而不退。谈及就业,称是对政府是极大考验,但完全有决心能够办好这件事情;谈及物价,指通胀如老虎,不敢掉以轻心,从三方面来努力管好通胀预期;谈及房价,表示要加强地方政府责任,三管齐下,最重要是政策落实;谈及反腐,强调深知国之命在人心,要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监督政府;谈及政绩考核,表示要彻底转变唯GDP观念,要看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谈及农民增收,细算收入增长大致有三来源……
这些问答,其诚实、具体与坚定,令人动容。
“思其始”已经毫不犹疑了。如果,把医疗、教育、社会保障、提高百姓收入等民生承诺,都如同稳定房价一般,纳入问责制的范畴,让主政官员朝乾夕惕,如履薄冰,就一定不再是好捏的软柿子了。实施问责与公开透明,恰恰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这是“成其终”、也是实现国民幸福指数与信心指数的切实保证。
思其始而成其终,诚哉斯言,善莫大焉。(李泓冰 原题:思其始而成其终 ——听温家宝记者会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