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违法批地而被免去职务的原简阳市市长段成武,在休息了不到一周时间,便复出担任简阳所属地级市资阳市财政局局长一职。此事引发舆论广泛质疑。然而又是不到一周时间,情况又发生了变化。据四川在线的消息,10月30日,资阳市委宣传部发出通报称,已提名免去其资阳市财政局局长职务。
免职—复出—再免职,一个官员几年都不大可能经历的事情,在短短十几天时间内全部搞定。面对这神奇的一幕,感慨万千的除了表情错愕的公众,恐怕还包括仕途急剧变化的段成武同志。
这样的事情其实是有先例的。2008年,因“西丰进京抓记者案”而意外走红的“最牛县委书记”张志国,就曾在免职几个月后悄然履新,担任某国家重点工程的副总指挥。舆论一片哗然之下,组织部门先是解释称“临时性的工作”,后又以这是“个人动议”而撤销任命。一起官场闹剧最终以尴尬收场。
这种“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权力把戏,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不过是对舆论的一种试探。一个被免职的官员能够让上级部门冒着一定的舆论风险火速复出,说明在上级部门的眼中他是一个可造之才。但舆论和民意的压力总是要考虑的,所以先用平级调动的方式过渡一下,倘若舆论反响不大,后面的事就好办了,倘若反响很大,再免职也不迟。借口嘛,其实很好找,正如政府部门一出事总是“临时工干的”。一来一去,既摸清了舆论的底细,也维护了权力的体面。
假装尊重舆论,舆论则不必假装欢呼。表面看来,段成武在资阳财政局局长的位子屁股还没坐热就黯然去职,是舆论监督的又一次胜利,但实际上这不过是一种策略性的让步而已。首先可以看到,对违法批地而被问责的段成武的评价,当地官方依然与民意和法律呈现出一种完全背离的心态。通报中称市委常委会“决定段成武同志平职交流任市财政局党组书记”的背景是“在广泛听取意见基础上”,既然有这么良好的“群众基础”,在官员的政治生命完全由上级决定的现实下,段成武的复出不过是时间问题,而舆论终有疲劳的那一天。
更重要的是,在这起事件中有关部门的种种做法,充分说明了当地官员任免程序并没有受到有效的制度规范和约束。问题官员火速复出固然堪忧,但闪电免职其实也让人无法有任何欣喜可言,如果前者是一种错误,那么后者是一错再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官员的任免涉及公共利益,理应遵循权力理性,恪守一套严肃而规范的流程和审核机制,倘若部门说复出就复出,说免职就免职,毫无章法可言,很难让人相信这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退一步说,这对段成武同志而言,也是不公平的。
归根结底,公众对“带病复出”的不满,并非针对问题官员本身,而是对视如儿戏的干部任免制度的一种担忧。先有“带病”的机制,才有“带病”官员,舆论监督的力量毕竟有限,根本无力堵上每一个制度缺口,这才是真正应该深思的地方。 (吴龙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