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追求“混日子”该怪谁?

时间:2010-10-18 15:24   来源:新华网
《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近日进行的一项专题调查显示,72%的受调查者表示,事业单位“混”的现象“非常严重”或“严重”。长期以来,“混”在单位,成了很多人的职业常态甚至职业追求。

追求“混日子”,听起来有点荒谬,却是无可争议的客观存在。过年过节亲友相聚聊天时,不少人就是以“工作不多,拿钱不少”为傲的。大多数事业单位压力小、收入稳定、社会地位较高,其中的“压力小”,换个角度表述,恐怕就是工作干多干少一个样,职务只上不下,报酬只升不降,于是创造力慢慢沉睡,梦想与激情渐渐休眠,“混”就如同带传染性的打哈欠一样,在空气中蔓延开来。

马斯洛关于人的“五大需求”的理论认为,人最高的需求是“自我实现”,每个人都有实现自我价值的内在动力,按理不应该满足于混日子,更不应该主动追求混日子,而现实中,却有那么多人想尽办法挤入到“混日子”的事业单位中。

收入不求很高但求“稳定”,哪怕是某些领导,也忙着安排子女、亲戚“考”进事业单位,这应该跟“知足常乐”的价值观有很大关系吧。《中国人的性格》一书作者史密斯先生说:“就社会的观点而言,中国人的知足阻碍了中国人的进步。”具体到某个事业单位来说,不管员工是花钱“买”进来的,还是凭条子“挤”进来的,还是真正凭实力“考”进来的,倘若他们谋求这个职业的动因本是求“稳定”,可想而知,“懒羊羊”在草料充足的地方只会越吃越胖,越胖越懒,别提什么提高公共服务机构的服务品质了。

事业单位本是那些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其中教育与医疗这两项百姓骂得最多,社会服务质量的低下不就是因为从业人员的“混日子”吗?在我看来,要终结“混”时代,单靠“企业化管理”的变革是不够的。毕竟企业管理的根本目标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事业单位的目标是追求服务品质的最优化,企业的绩效可以计件、计时实打实地考核,事业单位的服务对象是人,其绩效并不能在短时间内明确地考核出来,甚至是越量化越糟糕,比如学校以“树人”为目标,若要看短时的“绩效”,只能看考试成绩,那真是越“绩效”越短视了。

既然事业单位绝大部分是社会公益性质的,要在单位内形成激励机制,最关键的是从提高公共服务品质出发,在打破“铁饭碗”和“平均主义”的同时,要注重员工服务意识的培养与提高,以员工的“人文关怀”素质为考核的主要指标,既不让想“混日子”的人混进来,也不让在“混日子”的人混下去,在单位内真正形成“为人民服务”的职业文化,才能扮演好“社会服务支持系统”的角色。

编辑:赵静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