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透明,政府才能阳光。“2009年中国行政透明度观察报告”为我们考量具体政府部门的行政透明度打开了一扇全景窗口。行政透明度指向“权力健康指数”,而信息公开则是行政透明的温度计。也许分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分数背后构建有限政府和阳光政府的勇气和举措。
28日,北京大学与多家机构合作发布了2009年中国行政透明度观察报告。报告指出,30个省级行政单位行政信息公开六成不及格,国务院下设机构仅两单位及格。根据报告显示的地方总体排名表,北京、天津、广东排在前三,其中宁夏仅得35分为最末。(9月29日《京华时报》)
行政透明,政府才能阳光。“2009年中国行政透明度观察报告”为我们考量具体政府部门的行政透明度打开了一扇全景窗口,尽管这个数据未必精准,或者说统计方法上也许还有值得商榷之处,但它的最大意义恰在于将“知情权”这个漂亮的概念照进公众的现实生活。
行政透明是民主政治的潮流。我国政府信息公开还处于起步阶段,得分低、层级弱,也是可以理解的现状。但透明度数据所揭示的诸多问题,依然值得我们深思:譬如“省强部弱”的局面,在分数权重最大的两个指标———主动公开和监督救济方面,各省取得了决定性的优势,而部委在此方面却有所欠缺;再譬如“省强县弱”的状况,各省与下属地市相比,总分往往占据绝对优势,领先达10余分甚至20多分。之所以会呈现此般差异,除了说明信息公开在某些部门、某些领域尚缺乏制度性约束之外,也揭示了诸多矛盾———譬如信息公开需求的重心在基层,而信息资源配置的重心则在高位———供需之间难免有所失衡。
从报告给出的数据看,其行政透明度数值大抵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成正比例关系。这或者可以有两重解读:一方面,经济的发展为信息公开提供了物质便利,社会的开放度又促使地方政府不得不公开公共信息;另一方面,信息公开又反作用于经济社会进程,权力透明、行政干净,官民互动更趋良性,于是民心更容易凝聚、民智更容易激活、民力更容易整合。有一点是肯定的,信息公开水平在整体面上已然落后于公众知情权的需要。前不久,最高法对全国各省市法院系统受理信息公开案件的情况做了调查:自2008年信息公开条例实行以后的两年多时间,27个省份都有相关案件,有些省份每年最多能达到300多件,个别的基层法院一年受理的信息公开案件超过了所有行政案件的半数。
信息公开喻示着行政透明度,而行政透明度又指向“权力健康指数”。无法想象一个网友咨询“想办理准生证明”、而答复为“您好,南水北调工程不属于我负责,请咨询南水北调办公室”的政府网站,如何让公众信服其“主人”会在现实的行政工作中“以民为本”;更无法想象一些把主要精力用在“捂盖子”、忙于删帖“澄清”、甚至不理媒体的职能部门,会如何恪尽职守不逾权力的边界……著名的国际反腐败组织透明国际的首席执行长纽斯邦曾经说过,“对一个当权者而言,资讯是否公开,对他的决策行为会有重大影响,如果他知道他所作的决策过程会公之于众,他必然要考虑他现在的决策将给他和他的亲友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行政透明度指向“权力健康指数”,而信息公开则是行政透明的温度计。也许分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分数背后构建有限政府和阳光政府的勇气和举措。(邓海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