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陈毅的自我批评让多少官员脸红?

时间:2010-08-27 08:50   来源:四川在线

    8月25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载文称,抗战胜利后,黄克诚率三师进军东北,途经山东临沂与陈毅相见。陈毅在送行时,当着政委罗荣桓的面再次诚恳地对黄克诚说:“过去我也有批评错的地方,请你多加原谅。例如曹甸战役,我和少奇没有认真听取你的意见,坚持要打,结果没有打下,我军伤亡很大,最后批评你三师配合不力。撤了你的职,其实责任在我。”陈毅还说:当时“不看你的功劳,指责你态度不好,指责你把问题直捅延安……是我有错,向你道个歉”。没想到分手在即,陈毅竟然说出道歉的话,而且还是为了多年前的曹甸战役。这让黄克诚十分惊讶和感动。

    而对曹甸战役,刘少奇后来也有过客观的反思和自我批评。虽然迟至4年,但还是让黄克诚感到无比欣慰和释怀。刘少奇这种敢于否定自我的勇气和胸襟也让黄克诚非常敬佩。

    我们都知道,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党的三大作风之一,是我们党解放思想,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增进团结的有力武器。毛泽东曾把批评与自我批评比作“扫灰尘”、“照镜子”、“洗脸”。他说,房子不打扫就会积满灰尘,人不照镜子、不洗脸就会肮脏丑陋。同样的道理,人的思想也需要经常“打扫”和“清理”,否则就会受到灰尘的侵袭;人的行为也需要经常用镜子来照一照,这样可以随时地校正自己,假如做错了事、走错了路,就可以及时得到纠正。

    正因如此,先人留下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就改,善莫大焉”的古训。其实,有错并不可怕,怕的是明知不对却固执己见,或讳疾忌医。“心底无私天地宽”,在这方面,刘少奇、陈毅的自我批评无疑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然而,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自我批评”在很多地方、很多单位已很少开展了。有的党员干部虽然也进行一些“自我批评”,但只是走过场。有的把“自我批评”变成“自我表扬,相互吹嘘”。还有的是“说大不说小,说好不说坏,说别人不说自己,说外单位不说本单位”。根本谈不上什么“积极的思想斗争”,更谈不上“发现矛盾,解决矛盾,促进工作”。更有甚者,一些地方的“一把手”,对党的纪律断章取义,以“下级服从上级”为名,强调下级要在思想上、行动上与自己保持一致,美其名曰“不出岔音”,否则就“不换思想就换人”,把我们党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变成个人专制,把党委集体领导异化为“一把手”的绝对领导,一言九鼎,权倾一方,为所欲为,有恃无恐。

    其结果自然是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行越远,甚至走上了一条不归路。胡长清、李真、王昭耀等腐败分子,在案发后都曾发出过共同的感叹:假如当初有人批评他们,假如他们当初能够批评自己,他们就不会弄到如此地步。虽然这样的“假如”对于他们而言已无意义,但对我们却是一个深刻的警示:党内必要的思想斗争绝不能没有,正常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绝不能没有,否则,浩然正气就上升不起来,就无法抵御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

    如此说来,陈毅所说的“一喜有错误,痛改便光明。” 这是一条十分重要的历史经验,愿我们的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牢记!(林伟)

编辑:赵静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