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灾应扩展到灾害发生前

时间:2013-07-11 15:40   来源:长江日报

  近日,我国各地出现强降雨天气,面对暴雨所带来的灾害,政府调集了一切力量进行救灾。

  人们所理解的救灾,在时间的意义上主要限于灾难发生之后的一系列救援。灾情就是命令,每当这个时候,各种力量迅速行动,为救援贡献一切力量。

  在灾害来临前,有关部门都有相应的预案,但预案本身往往还是意味着备而不动。但如果把预警视为救灾的一部分,进一步强化灾害预警机制,往往可以减轻灾后救援的压力。

  暴雨天气虽然极端,但不同于地震,暴雨和泥石流并非属于不可预测性灾害。凭借日新月异的科技,气象部门预知极端天气的难度正逐步降低。在我国很多大城市,电信运营商已经实行了预警信息推送服务。由于平日缺乏必要的科普,市民只能通过预警短信中的蓝、黄、橙、红四个等级,猜出雨量的大小。暴雨将至,并非所有人都能选择不外出。对于仍然需要冒雨外出的人,市政部门能否通过短信进一步告知哪些地方容易积水?哪些地方不要再贸然前往?这些本身就是应对灾害、救灾的重要部分。

  7月8日河北省邢台市的暴雨就让一辆经过地下桥的轿车淹没,待救援人员赶到,车上的三人已经罹难。如果市政部门和气象部门一样,及时通过电信运营商发送相应的预警短信,相信这些悲剧可以避免。

  在城市之外的地区,这些短信无法在第一时间及时送达,就更需要有关部门组织相关排查队进行提前告知。泥石流属于次生灾害,因为之前连续的强降雨,此次都江堰泥石流完全是可以预料的。是否有相关部门事先预警和转移人员?

  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山区,房屋质量差、建筑结构脆弱是普遍的事实。而我国近年又处于极端天气和地质灾害频发时期,在短期内无法进行房屋大面积重建的情况下,短期内在各辖区按户设立危房清单就显得极其必要。一旦出现极端天气,应立即按清单上逐户排查,必要时迅速转移。

  7月9日由于连降暴雨和引发的洪水,让四川省江油市的3座桥垮塌,于是年久失修的老青莲大桥成了唯一的交通要道。之前垮塌的3座桥都因提前封闭,才未造成人员伤亡。老青莲大桥的预判信息是否足够准确?

  暴雨还在继续,灾情也在继续。在极端天气和地质灾害频发期,应完善预警机制,理应完整理解“救灾”,将之扩展到灾害发生前。(肖纯)

编辑:张御舲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