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毒生姜”,别一味怪“体制”

时间:2013-05-06 16:26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据媒体报道,在山东潍坊地区农村,长期存在着违规使用剧毒农药“神农丹”种植生姜现象。“神农丹”多年前就已被禁止用于蔬菜种植,其毒素能在种植物上停留四五个月,且对水库水质和地下水安全造成威胁。当地姜农表示:“这个药挺厉害的,我们自己吃的姜不使这种药,另外再种一沟。”

  资料显示,“神农丹”主要成分是一种叫“涕灭威”的剧毒农药,只需50毫克就可致一个50公斤重的人死亡。2010年安徽省灵璧县曾出现过13人急性中毒事件,中毒原因就是他们食用的黄瓜曾用过“神农丹”作为农药。

  不知这些姜农是否会意识到,虽能自己免受“毒生姜”的毒害,却很可能会成为其他有毒问题食品的受害者。而我们注意到,只要一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批评者们都习惯于将问题归咎于“体制”,比如监管乏力、安全标准缺陷等。

  应该说,那些剑指监管乏力和标准缺失的批评,多少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得不指出的是,将“体制”当做所有问题的通用病灶,看似铿锵有力,实际上并没有多少建设性。在泛泛而谈地批评“体制”的同时,我们还应意识到,中国社会正在遭遇的食品安全危机,其实与当前社会的道德溃坝和底线失守有一定关联。

  每个人都是“体制”的一部分,食品安全问题归根结底也是“人”的问题。违规使用致癌添加剂的是人,超量使用违禁剧毒农药的是人,为改善“卖相”而使用各种有毒工艺的也是人……为利益最大化而“不择手段”、罔顾他人的健康和生命,这正是“人”出现问题的恶果。

  任何初衷良好的制度和规则,最终还是要落实到每个人的共同坚守上来,如果不能最大限度地激活个体的力量,一切的“体制”和制度的建设都将无从体现。正因如此,要想改善食品安全现状,固然需要严苛的监管和严格的安全标准,但也不可忽视重建社会底线的力量。

  毕竟,任何制度起初都不可能是尽善尽美,只有依靠人心和人性的不断磨合,才能让社会底线回归到正常水平,才能托起良善社会的希望。

  解铃还需系铃人。在正常社会的食品安全链条中,每个人都不是看客,而应是一个积极的角色扮演者。保卫我们的餐桌,说到底还是要靠每一个利益相关者都能够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食品生产者要捍卫安全底线,销售者要恪守诚信经营的原则,监管者要认清自己肩负的责任,而消费者也要在监督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