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是一种怎样的力量

时间:2013-04-25 13:30   来源:北京青年报

  “我们曾经习惯于一遇大事便众口一词,因此不太习惯在救灾过程中出现的“杂音”。但出现这些声音,不是社会的灾难,容忍这些声音,不会撼动中国社会的稳定,却恰是中国社会成熟的表现。没有哪个伟大的社会,不是在各种讨论、争论,乃至嘈嘈杂杂的众口纷纭中,才一步步走向成熟和成功的。”

  一位在震区参与救灾报道的知名博主在其微博中写道:“在地震的前三天,有些地方救灾物资送达不及时,蛮正常的。毕竟救人第一,援助第二……没必要用放大镜苛责。如果有能力,帮着送点当然好,但也不必扯着嗓子喊:快来看快来看,政府没做到,就我做到了。”

  微博刚一发布,就有人在留言中指责博主,猜测是在暗讽以志愿者身份在震区参与救灾的另一位知名博主。

  其实如果把第一条微博视为暗讽,则不管指向是谁,也不过口舌之争。而其更重要的指向,其实是如何看待政府救援可能存在的疏漏,以及政府救援与民间救援之间的关系。

  地震发生不过两三天之后,舆论就已经开始总结救灾机制和社会反应的“成熟”。成熟其实是多方面的:政府反应迅速是成熟,志愿者第一时间自发向灾区集结也是成熟;随着救灾进程的变化,志愿者开始反思“蜂拥而至”的方式是否恰当,政府也开始对进入灾区的人员、车辆进行适当的控制,则是更进一步的成熟,甚至就连网络上围绕如何救援、要不要鼓励志愿者自发进入灾区的争论,也是一种成熟。

  面对突发灾难,并不存在成熟到一上来就有条不紊的救援机制,同样也并不存在成熟到一开始就高度一致的舆论生态。成熟的救援机制,体现在能够迅速理出头绪、作出反应、校正失误;成熟的舆论,则体现在能够基于某些基本的共识,就各种问题进行理性、客观的讨论,而非站在极端的立场上进行非此即彼的站队和征伐。

  譬如以政府与民间救援的关系而论,如果发现某处的救援物资匮乏,就整体性地否定政府救援的诚意和效率,并以为只有民间救援才有效,就是不够成熟;反之如果志愿者能够尽自己所能为这些地方送去物资,或协助组织当地民众自救,进而将情况反馈给政府、社会,呼吁尽快给予救援,则是成熟的表现。同样,如果政府部门认为志愿者的自发救援造成局部的拥塞,就指责志愿者“添乱”,就是不成熟的表现;反之如果善待志愿者的热情、善用志愿者的力量,将其纳入有序、高效的救援机制,则是政府成熟的表现。而一旦陷入政府与民间相互指责或互不认同的氛围,其实暴露出双方都不成熟的尴尬。

  就救灾而言,政府总是第一责任人和第一主体。这是政府的当然责任,也在于政府掌握着最大的社会资源,具有最高效的组织动员能力。而成熟的社会,则应该在救灾过程中有组织、高效率地协助政府,参与救灾,同时监督政府的救灾行动。再成熟的社会,都不可能替代政府的救灾责任和能力;同理,再成熟的政府也不可能在排除民间参与的情况下,独力完成救灾任务。以往曾经有过的“把一切交给政府”的做法,看似政府承诺了一切,却往往因为力不能逮而忽视了很多人所真正需要的帮助。反之如果全面否定政府救灾的主导地位,只会导致自然灾害之外的人为灾难。

  此次四川芦山地震救援,已经明确表现出中国政府和社会的成熟,这一点毋庸置疑。为此,不必过分在意舆论尤其网上舆论中的各种争议,甚至某些明显不够理性的吐槽。我们曾经习惯于一遇大事便众口一词,因此不太习惯在救灾过程中出现的“杂音”。但出现这些声音,不是社会的灾难,容忍这些声音,不会撼动中国社会的稳定,却恰是中国社会成熟的表现。没有哪个伟大的社会,不是在各种讨论、争论,乃至嘈嘈杂杂的众口纷纭中,才一步步走向成熟和成功的。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