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瓜子”事件考验管理者监管取向

时间:2013-02-21 15:26   来源:西安晚报

  茶瓜子跟茶叶完全“不沾边”、工业滑石粉让瓜子外表光鲜亮丽……上视新闻“七分之一”栏目播出的调查报道,让人看了触目惊心。该新闻在微博上引发疯狂转发,网友们纷纷惊呼“这下你还敢吃瓜子吗?”

  “染色瓜子”与“染色馒头”如出一辙,主体相似,情节相同,而监管者又无以企及,使之成为一个盲点,在新闻媒体曝光之后才迅速跟进,一个行业的秘密也就此揭开面纱,问题在于,如何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

  “染色瓜子”之下的监管取向和现状,才是最令人担忧之处。食品生产实行的是资格审查和许可制度,但由于小作坊遍布城乡,数量庞大且关系到基本的生存问题,在法律上并没有相应的标准和规范。

  虽然《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九条要求,“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应当符合本法规定的与其生产经营规模、条件相适应的食品安全要求……有关部门应当对其加强监督管理”,同时又规定,“具体管理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依照本法制定。”但事实上,从全国层面来看,关于以小作坊为代表的“五小”行业的监管立法,并没有得到有效落实,绝大部分地方都还是“无法可依”的状态,监管责任并不明晰,监管的手段也受到束缚。

  相比于正规企业的集中和可控,小作坊存在着很多不确定因素。在各地现有的监管尝试中,一般采取的是联合执法和专项行动,“运动式”治理多于日常性监管。同时,考虑到社会稳定等因素,加之“法不责众”的心态,使得小作坊的监管往往门槛很低,以“不出事”作为最低标准,即便是监管也容易流于程序性敷衍,以规避责任风险而不是消灭安全隐患为要务。结果就是我们看到,小作坊质量事件频发,令全社会无比失望。

  态度取得结果,小作坊在监管层面如果处于从属地位,在怕麻烦的心态之下,很难实现监管方面的作为与突破。

  越是难监管越考验着监管者的态度与水平。配套法规的迟迟不出台,监管重点成了盲点是当下最大的安全隐患。很多时候,食品安全并不完全取决于监管手段、从业素质、经济发展条件等客观因素,以什么态度对待监管难题和重点,才是问题的核心所在。“染色瓜子”事件是对监管取向的检视,为谁监管、怎么监管是立法和监管部门迫切需要回答的命题。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