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过最严交规“不适期”

时间:2013-01-05 14:05   来源:法制日报

  李晓宜/画

  【导读】 新年伊始,“史上最严交规”成为第一话题。一方面是驾驶员对新交规普遍不适应;另一方面是执法者对新交规也有某些不适应的表现。

  这让人想起了“醉驾入刑”刚开始施行时那一片“怨声载道”。正所谓“改革有风险”,所有的事情都是如此,人的惰性决定了想立规矩就一定会引起抱怨。抱怨不可怕,关键是要有顶得住压,扛得起风险的精神,把“史上最严交规”执行下去,新规绝不能因为一点争议就半途而废。

  需信仰更需适应

  舒锐

  这个元旦假期,最受关注的话题恐怕莫过于号称“史上最严”的新交规。这一方面在于交通出行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另一方面也在于这次交规修改以调整内容多、罚则设定严著称,人们急待用生活与执法实践对之予以验证。

  “史上最严”新交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驾驶者的安全意识,甚至减少交通事故。可以说,新规实施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胜利。然而,在这个假期,我们也遗憾地看到,仍然有人遮挡号牌,甚至还有人以自己是在接电话,并不是在打电话为由,为其违法行为狡辩。

  我们要认识到,法律不是仅靠宣布在某天实施,就能使其全部价值立竿见影,迅速得以实现。新法的价值要得以实现,既要得到公众的理解、遵守和信仰,也需要社会各界为此进行相应的调整和适应。

  要保持对最严新交规的信仰,就要杜绝毕其功于一役的盲目乐观心理,社会各界都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不能因为新交规尚没有得到公众全面遵守而否定其本身的价值,更要调动各种力量让新交规的精髓更入人心。

  要保持对最严新交规的信仰,就要杜绝良法必须符合所有人利益,完全无害的苛求心理。最严新交规在客观上的确可能给驾驶者带来种种桎梏和不便,尤其是在微博、网络和口头舆论场,新交规中关于“闯黄灯”扣6分的规定都引发了激烈争论。可以说,全国2亿多司机内心对于这种变化的接受程度决定了新交规的正能量能否顺利被自觉自愿地放大到极限。

  而司机对新规的接受程度,取决于社会各界对新规的准备程度。主管部门宣传、解释的工作需要做得更细一点,让百姓的理解和支持更多一些。社会中每个人都应恪守交通安全这一最大公约数,放弃不良习惯,牺牲一部分方便省事。同时,新规还可能需要驾驶者形成某种新的合理驾驶习惯,如我国第一代车手、汽车特种驾驶培训的领路人柳实主张,“在实际驾驶中,司机应当做到‘赶红不抢绿’,绿灯变红灯是由安全变危险的状态。而红灯变绿灯是危险变安全,司机见红灯可较快行至路口”。这样的驾驶习惯和技巧在新法下,其科学性更为彰显,却可能和普通司机长期养成的驾驶习惯存在冲突。所以,主管部门能否对诸如此类的合理技巧进行总结归纳,以便广大司机予以学习。

  最后,新规的配套措施和设施更有待完善。如闯黄灯扣分再次让公众产生了对设立红绿灯倒计时呼吁。而北京交管部门却介绍:倒计时红绿灯是落后的装置,实在不能装这种“落后的倒计时灯”。可是,一种装置落后不落后,并不在于其在产生时间上的先后,也不在于其是否曾经被社会淘汰过,而在于是否符合现行法规和交通状况。也许倒计时在黄灯可以随便闯的法治环境下,的确是一种落后,而在闯黄灯等同闯红灯的情形下,则可能不失为一种善意提醒、便于驾驶者判断的利器。对此有关部门应该早日做好广泛调研,尽快采取相应弥补措施。

编辑:扶海涛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