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卖丢脸的,已经不是假币

时间:2012-12-11 14:14   来源:钱江晚报

  12月8日,驻穗各国领事馆义卖以帮助中国残疾儿童,筹得善款33万。遗憾的是,竟有国人用5000元假币购买义卖品。当地记者亲眼目睹了智利总领事失望的表情。

  按说把脸丢在国际友人面前的这么一桩糗事,无论从法律还是人性的角度来看,是非很分明。但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贺铿偏偏在微博上要帮丢脸的国人撑腰:外国领事馆干这种事,其用心就是想丢中国人的脸!中国就少了那33万块钱?真不要脸的是那些搞义卖的!

  贺铿的言论成为一场最不讨好的护短,国人网上责骂一片。对此贺铿认为,33万不过是美领事一两月的薪水,如此大张旗鼓,“是慈善吗”?事后面对媒体采访,贺铿在回答发帖动机时这么表示:“不愿意某些外国人糟蹋中国人。”

  撇开对于慈善常识的认知来分析,贺前副局长的言论,搁若干年前看,充满着爱国主义的情怀。它代表着“宁可饿肚子、不可丢面子”的某种时代特征,也充满着对国门之外一切行为动机的警惕性。但跟帖显示,这么满腔的热血,绝大多数中国网民表示毫不领情。有网民直言:外国友人义卖不丢他们的国格和人格,倒是您这番话,给党和国家、给国人,丢脸了。

  33万元,对去年一年三公开支花掉一个多亿的国家统计部门来说,实在是个小数字,但在生活艰难的民众眼里,却是天文一般的数字,对渴望社会关怀的中国残疾儿童来说,是个温暖的数字。如果赌一口气,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确实不缺这33万元。但善无大小,义卖传递的爱心,却不是数字能够替代的。

  贺铿主政国家统计局的时候,他所在的部门以及他本人,为慈善事业捐过多少款,是另一个话题。但贺铿的慈善动因论,将人道主义丢在一边,用狭隘的民族主义划分你我,这种是非标准,确实与民众的现实诉求相悖。

  我们身边的一些官员,脑子里的国家形象,仍然停留在某个特定的时期,既不敢直面贫困以及贫富差异,又不愿面对国人中客观存在的人性差异。他们眼里,面子的事,是比民生疾苦更大的大事。一旦在外国人面前露出窘态,就好像伤了国家的自尊,拼着老命去粉饰,甚至迁怒于国外的体制和意识形态。正如贺铿在他的微博中所言:为何不滚回它自己国家义卖了再把钱拿来?各位好好想想,是外国人亲还是国民亲。

  外国人在中国行善,国人做了丢脸的事,贺铿却责怪行善的动机不纯。人家献爱心,他跟你扯起了钓鱼岛;国人跟他讲道理,他把群众当傻瓜。之所以出现这种荒唐的争论,正是双方不在一个标准之下讨论问题。

  一方是曾经的高官,一方是普通的公民,差异何来?我看,关键还是前一方习惯了高高在上,习惯了大把花钱,习惯了政治站队。唯独不习惯的是,用人性的道德关怀,体恤民众的感受。如此,国人不领贺铿的情,倒还真不是他们像贺铿感受的那样,是“外国人糟蹋中国人”,而是贺铿的言论,让他们觉得,在外国友人面前,5000元假币已经不是最丢人的事了。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