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凌晨,阿里巴巴集团传来消息称,“光棍节”促销的支付宝总销售额191亿,同比增260%,其中天猫为132亿,淘宝为59亿。
“光棍节”萌芽在上世纪90年代的校园中,到今天已经进化成了一种社会节日,近乎变成了全民的狂欢。社会学家试图从“当今国人对爱情、亲情和友情的渴望”中找寻答案,文化专家认真解读“光棍节”蹿红的价值体现。“大家”们的解析或许都没错,只不过在百姓眼里,枯燥的日常生活里,多一个节日就多一份乐趣,多一个节日总能多一个放松的理由——“彪悍”的节日大概不需要深奥的理由吧。
可你又不得不承认,曾几何时,“光棍”一词还带着“蔑称”的色彩,现如今它已完全“中性”了。从“屌丝”到“光棍”,当越来越多的人能够以调侃的语气、自嘲的心态来正视身不由己的“窘境”时,谁能说这不是社会开放的体现呢?“光棍节”的喧闹中固然呈现着一种群体情绪的宣泄,但说白了还是为了给单身群体一种社会认同感。
当“光棍节”以一种嘻哈的色彩颠覆了曾经的沉重,我们必须承认“这是一个美好的节日”;可是,当“光棍节”被商家彻底嫁接过去成为一个促销的舞台时,这个“美好的节日”又让人心中感觉一丝丝不爽。事实上,从去年那个“世纪光棍节”起,这个节日的狂欢主角已经从“光棍”转移到商家身上。当“光棍们”在这个舞台上莫名其妙当了一回主角时,其实并没有多少人真正知道自己到底是占了便宜,还是跳进了陷阱。
我们总是习惯于用狂欢来表达对一个节日的追捧,可是回头来看,人们狂欢的形式又是如此单调。从情人节到光棍节,从光棍节到圣诞节,每一个节日里我们除了沦为商家促销的道具,几乎找不到其他狂欢的方式。如果阻止人们消费狂欢,对商家而言多少有些不厚道,我只是有些隐隐地担忧,“光棍节”里,我们到底是在嘻哈着谁的狂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