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相伴近10年的夫妻,在2012年6月因为对公司的规划产生分歧而离婚。离婚后,两人暂时同住。两个月后丈夫被查出患肝硬化中晚期,需进行肝移植。前妻几度劝说,终说服前夫复婚并接受她捐肝。当伦理审查委员会的专家探究原因时,妻子哭着说“因为我爱他”。(11月1日《新京报》)
有一首脍炙人口、历久弥新的经典歌曲叫《因为爱情》。而看罢上述这对曾为夫妻的普通人,在一方突遭重大疾病之时,另一方则义无反顾地坚持要“复婚捐肝”,我真切体会到了一种平凡人身上“因为爱情”的感人力量。如果说歌曲常能营造出某种特定的情绪和氛围,像这样一弃前嫌的捐肝救人,显然更会给人一种精神与内在的强大升华。
的确,“复婚捐肝”的事情虽然感人,但其毕竟发生在一对曾经相伴10年的男女身上;按着寻常的思维理念,它的“新闻价值”似乎有点缺乏“完美”、不够“榜样”——可这又如何,正如维纳斯的雕像因了断臂才愈显美丽,越是这种平凡之爱,也越能深深打动和震撼普罗大众;而这种从身边“爱”起的朴实风尚,难道不正是打造和助推社会文明的坚实基础么?
不必否认,“复婚捐肝”固然值得称道,但它至多是种“小爱”里面的精华与亮点。比起“最美妈妈”吴菊萍的勇接坠楼儿童,比起“最美司机”吴斌的忍着剧痛将车停稳,“因为爱情”的感人之举,确实显得不在同一“感动层面”。然而,即便如此,“复婚捐肝”同样有其不可替代的“感动价值”——对于许许多多平凡普通的小人物而言,他们或许没有超越常人的“大爱”之思,但却肯定有着“让身边人都平安幸福”的“小爱”之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句“因为爱情”之后的勇敢付出,也是绝对能够引得公众为之动容和由衷敬佩的。
网上的反响与议论,也从一个侧面映衬了笔者的感想。这是这样的一则社会新闻,在某门户网站上传之后,很快便创下了上万次之多的点击浏览记录。而阅读跟帖留言,向来尖锐泼辣的网言网语,都变得温情脉脉起来,诸如“送上我的祝福”、“为这女子感动”、“愿你们早日康复”的话语,几乎占到了绝大部分。我就认为,假如“复婚捐肝”没有触发普遍的心灵震颤,即使发动大批“水军”,估计也很难引来这样的“网评”效果。
某些举动,它所期待和希望的,仅仅是事遂人愿、好有好报。也许,正是因为这种纯朴平实的“低调感动”,在草根群体眼里,“复婚捐肝”也就有了一种长驱直入的道德影响和精神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