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以假为恶”必将贻害无穷

时间:2012-11-01 14:27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这是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故事。为方便员工贷款买房,北京一公司为原本月薪3000元的离职员工开具了一份月收入两万元的虚假收入证明,结果却遭员工反诉,要求公司以月薪2万为标准,支付一年双倍工资24万元。北京海淀法院查实,该证明中写到“有劳动合同”,但员工却以“未签劳动合同为由要求二倍工资”,二者相互矛盾,不予支持。(10月31日《京华时报》)

  “好心”的公司反被倒打一耙,险些被咬,看起来是个笑话,却让人笑不起来。这样的闹剧是偶然的,发生闹剧的土壤却是坚实的:在我们身边,对于“作假”已经丧失了基本的免疫能力,只要不损害自己的利益,帮助别人作假,非但不会有道德的羞愧心,反倒常常有些“助人为乐”的高尚之感。这样的心态勾连到一起,造就了一个非常羸弱的“圈套”。

  买房子收入证明可以造假,各种考试填写履历可以造假,食品药品可以造假,政绩GDP也可以造假……更恐怖的是,造假正在形成一个“无意识共同体”,大家不以为恶,只要不触及到自己的利益,非但没有痛恨之心,反倒动辄找到包容、理解甚至支持的理由。最近一期《南方周末》上“忽悠哈佛:赴美留学申请诚信问题调查”的头条报道,描绘的就是这种“作假生态”最后无人获益、一地鸡毛的恶果——

  太多的赴美留学生,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以牺牲道德、触犯法则为代价搞分数、履历造假,中介机构也以不道德的“帮助”助涨着“逐底竞争”的游戏,结果是整体信誉的崩盘,美国各大高校招生办手握《理解来自中国的留学申请》的内参手册严防死守,原本向中国学生提供全额无条件奖学金的30多家高校现在只剩下四家……造假泛滥的结果,是全体中国留学生都成为了输家。

  这是在一个领域内的造假引发的后果,其他与我们息息相关的领域内的造假危害更甚。以至于什么东西被证明是真的,立刻身价百倍;而一旦传言某产品造假,不管是否真实,不管监管部门怎么判定,该产品立刻被人们弃若敝屣。这种心态就是造假之风盛行的社会环境的必然产物。而不以作假为恶,最大的恶果,是让很多制度性的努力、严肃的政策,遭遇瞬间瓦解。在基层,经常有人戏称对待上面的诸多政策“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即可,所谓的“将”和“水”,其实就是弄虚作假。

  诚实的美德之花也在原野中绽放,但“兵不厌诈”的狡猾,“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掏一片心”的警惕,更像顽强的杂草长满了传统文化的肌体。《史记·孔子世家》中曾记载过这样一个故事:孔子路过浦这个地方,遇到公叔氏占据此地叛乱,公叔氏怕孔子报信,就拦截孔子。为了脱身,孔子与他们订立了盟约,但一离开,孔子立刻到卫国去报信了。子贡很诧异说:“盟约也是可以违背的吗?”孔子的回答是:“这是受逼迫发的誓,神灵不听的。”看,在圣人那里,诚信也只是这样的地位。当不涉及切身利益时,诚信是人人称颂的美德;一旦涉及自身利益,诚信就被抛之脑后。如果有人较起真来,反而成了迂腐、不知变通的“宋襄公”。

  也许在社会秩序本就异常混乱的时代,诚信真会成为诚信者的墓志铭,欺骗反而会成为欺骗者的通信证。民众为了自身的生存,丢掉诚信,拿起欺骗,亦无可厚非。但那绝不是一个我们值得追求的社会。当今社会早就进入到“契约文明”的时代,它的基础就是诚信,如果我们还以丛林社会的法则来应用于契约社会,必然会处处碰壁,最终被那个社会形态所拒绝、抛弃。

  我想,经历过帮人作假反被咬的事之后,北京的这家公司一定会痛定思痛,不会再轻易做这样的事了;我们的留学领域经此重创之后,可能也会有所改变。但彻底铲除不以假为恶的土壤,让国人建立以假为耻的观念,绝非一日之功,尚需政府、民间、个人的多方合力,任重道远。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