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国庆长假期间,曾四次收获香港金像奖的著名导演许鞍华去武汉为新电影取景,不料放在车内的包意外被盗,不仅损失了手机、相机、两万多元现金和银行卡,连电影剧本和相关证件等贵重物品也遭窃。武汉警方闻讯展开调查,经过连续5天的周密侦查,成功破获此案。(10月10日《楚天金报》)
香港居民、著名导演,案件迅速侦破,特殊的身份标签使得破案抹上了不一样的色彩。年初,日本男子河源启一郎在武汉游玩时丢失自行车,也在三天之内被警方迅速找回;6月份,俄罗斯人谢尔盖在宁波宾馆住宿时护照丢失,当地警方在一座4、5吨的垃圾山里翻了两个半小时找回。相比之下,国人希望在自己被盗时也能享受这样的“国民待遇”,别让破案奇迹仅仅发生在名人和外籍人士身上,实在是最正常不过的诉求。
全国每年的盗窃案数量,没有一个官方的统计,相信如果把所有小偷小摸都算进去,这将会是个很大的数字。而对于盗窃案的破案率,也很少有官方的说法,能搜集到的信息也大多是某地同比破案率提高了多少个百分点。此类数据的缺乏,与盗窃者大多是流动作案,多数案件涉案金额小等客观原因有关,这个数字即使有,估计也很难摆到明面上。而更重要的主观因素是公众更为关心的,那就是公安机关是否尽了全力去为人民办事,是否立案后真的去搜集相关线索、寻找犯罪嫌疑人,还是仅仅将立案作为搪塞群众的借口,而对那些与考核挂钩的严重刑事案件破案率更为挂心。
早在2005年,我国占命案总数近七成的杀人案件破案率达到87.2%,全部8类命案破案率达89.6%,其中江苏、河南、湖北、山东、吉林等14个省份命案破案率超过90%。侦破命案的能力和水平,已接近日本、德国、韩国等国家的破案水平,超过了英国、法国、美国等国家。然而,一说到盗窃案破案率,就成了不便透露的数字了。被盗后个人物品能否被迅速追回,成了衡量失主身份地位的试金石,看人下菜碟式的执法方式,很难让人满意。
同样是丢失自行车,日本人河源启一郎可以在3天内找回,很多人却只能在二手车交易市场里再次与自己的爱车相遇;同样是丢失证件,俄罗斯人能享受警方翻查5吨垃圾的待遇,很多人可能连立案的待遇都无法享受。民众能够体谅警力有限的困难,能够体谅线索繁杂导致侦破工作的不易,却不能体谅压根不拿群众当回事儿的做法。
退一步说,人丢东西原本就心情不佳,公安部门在接警的时候起码应该态度好一点,认真倾听当事人诉说事情经过。而现实中,被训斥丢失物品金额太小无法立案,甚至是给警方添麻烦的不在少数,即便立案了也是石沉大海,再无下文。
想让被盗后的迅速追回成为“国民待遇”不再只是美好的愿景,需要公安机关破案手段的改进,如充实刑侦队伍,提高刑侦技术和破案能力等。更重要的是,要将打击犯罪提高到平等尊重每位公民的权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