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哈尔滨市政府召开塌桥事故的第二次新闻发布会。市政府秘书长黄玉生在发布会上称,事故大桥是三环路群力高架桥,与阳明滩大桥分属两个工程建设项目,“不存在找不到施工单位的情况”。对于桥梁工程质量是否存在问题,哈尔滨市建委主任吴向阳说,现在不能说是在某一方面存在什么问题,要等专家组的结果。(8月26日《新京报》)
这是一座短命的大桥,从出生到坍塌不过一年;这是一座充满戏剧性的大桥,曾几何时,它满身光环,是神奇的象征,“创造了北方严寒地区国内超大型跨江桥梁施工的最快速度,创造了我国长江以北地区最长超大型跨江桥梁的新纪录”,现如今却灰头土脸。这座耗资19亿元的大桥屈辱地早衰,以诡异的方式坍塌,已经引起了公众的强烈质疑。
真相在哪里?大桥已经坍塌,真相不能跌落。此前,哈尔滨市相关部门称,桥塌初步怀疑为车辆超载所致。尚未深入调查之前,就匆匆抛出此论,显得轻率而轻佻。人们从常识判断,大桥如此短命,或与质量有关,正如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新闻发言人黄毅所说,“刚投入运行一年多就发生了断裂,肯定有问题,至于是什么问题,需要在事故调查之后才能加以确认”。在调查结果尚未公布之前,先别断言大桥坍塌与车辆超载有关。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教授张志安认为,“微博时代”危机发布宜遵循一小时黄金原则,在一个小时内迅速发布辟谣信息,否则辟谣难抵传谣。辟谣如此,应对其他危机亦应如此。当然,及时固然有必要,但关键是准确,不能轻率地转嫁矛盾、推卸责任,如果调查未明就匆忙宣布桥塌与超载有关,不仅无法平息舆论,反而是火上浇油。
就目前而言,亟须厘清诸多疑问。首先,在坍塌的桥梁体内,充塞着鹅卵石、木棍和编织袋的混合物,钢筋是铺在箱梁内的,并没有看到捆扎的情形,这是不是豆腐渣工程?其次,工期为何大大缩减,是否埋下安全隐患?记者调查发现,该桥2009年底开工时适逢黑龙江公路建设“三年决战”期,因此原计划3年的建设工期,开工后如同“搭载了火箭”,最终仅用18个月就建成通车。再次,监理单位是否恪尽职守?该大桥引桥的监理单位——— 黑龙江省公路工程监理咨询公司此前并无悬索桥监理经验。诡异的是,监理方拒绝回应工程质量问题。最后,出事故的匝道由小公司承接施工,能否保证质量?小公司未必不能承接大工程,但是有了“骗子承包、厨子施工”的闹剧,这家小公司资质如何、实力如何都应该调查清楚。
每有大桥坍塌,往往出现非死即伤的惨剧,生命无辜消失,谁不心有戚戚然?今天是别人死于断桥下,明天有可能是自己亡于事故中。
真相仍在路上。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新闻发言人黄毅表示,安全监管总局将关注塌桥的调查处理,进行督促指导,相关情况及时向社会公布。期待真相早日抵达,期待相关部门汲取教训,刷新应对危机的机制,更期待我们的公共工程能够牢固一些,让老百姓能够安心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