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接近铁道部的多名消息人士处获悉,今年7月中旬,上任不到半年的铁道部运输局车辆部副主任刘瑞扬被有关部门带走调查;刘瑞扬的妻子、现任铁道部文联副秘书长陈宜涵同一天也被带走。据知情人士透露,事发前陈宜涵因铁道部天价宣传片一事接受调查,调查人员在其家中查获超过1000万元的现金和至少9件北京市房产证。(7月28日《南方都市报》)
舆论质疑铁道部“天价宣传片”,监管部门以回应的姿态介入调查,果然查出一对腐败夫妻,算不算是“意外”收获?算。但也有印证着“伸手必被捉”的劝诫。
有意思的是,铁道部一位知情人士称,“本来是想抓个小虾米,没想到捞到了一条大鱼。”顺着这句话理解,其实监管部门没有想到背后会藏着这么一条“大鱼”。这意味着监管部门太过于自信,没意想到这里会有腐败大蠹。这真是意外的反腐败收获。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然而,公众面对这样的事,不仅没有欣喜之感,相反,只有无奈和难过。事实上,舆论质疑铁道部宣传片,并没有得到内幕信息,或有知情人向媒体反映,而是凭常识去判断和分析——宣传片拍成之后,必然会呈报相关部门及其领导审阅,然后才会公开播出。那么这部5分钟的宣传片到底有没有人审阅呢?是谁审阅的,为什么没有发现猫腻呢?为什么没有人以常识的眼光发现宣传片的问题呢?这里或许有许多鲜为人知的秘密。
当然,对专业的广告宣传片,也许相关领导并不懂行,被忽悠或许有情可愿。但是,审计署发现,该宣传片并没有按规定进行公开招标,难道相关部门的领导也不懂吗?这是扯淡。由此而论,对拍宣传片的监督形同虚设,有等于无。也难怪陈宜涵会腐败。
因此,舆论对宣传片一质疑,结果就查出腐败大蠹,智慧而理性的人也可能是用脚投票的人往往一笑而过,“愤情”的人则会而且必然会有理由怀疑铁道部对权力的监督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并表达强烈的质疑——为什么会这样?
刘瑞扬夫妇家里被查出1000多万现金和9件北京市房产证,目前还无法证明都是从拍宣传片中获利,据知情人分析,主要是刘瑞扬在运输局任职时,其分管货车采购是不受监管的,刘瑞扬有可能在货车设备采购中寻租。
知情人的这些分析和猜测,需要调查进一步证实。但可以肯定,刘瑞扬夫妇的1000多万现金和9件北京市房产证与其家庭合法收入是不相符的。刘瑞扬夫妇是一对贪官,是不争的事实。那么这起腐败案带来的启示是什么?
一者,铁道部要反思,到底还有多少部门和机构缺少必要的制度约束和监督,有多少刘瑞扬在监督“真空”中偷着乐;二者,审计和舆论监督形成的反腐监督合力,应该得到监管部门的普遍重视,不要放过每一个可疑的信息;三者,监管部门对权力的监督,对不符合常识的现象要敏锐一点,从中捕捉腐败信息,更主动和更好的发挥监督作用。(李冰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