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专业不应被市场牵着鼻子

时间:2012-07-30 15:16   来源:广州日报

  贵州省教育厅相关人员表示,今年已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艺术设计、汉语言文学等专业列入预警名单,如果这些专业连续3次进入该名单,将可能停止招生。目前已进入预警名单的专业,将缩减部分招生计划。(7月29日《黔中早报》)

  从某种意义上讲,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才培养和科研水平的发展。但目前不少高等院校在专业设置过程中因过分依赖市场需求,而忽略人才的社会培养,甚至把大学培育的理念异化成职业技工人才的培育,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仅不可能培育出符合国家需求的人才,反而还可能因调节失灵而激化供需矛盾。

  市场化调节不符合人才学科的设置,首先是由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是迅速变动的,而一些现在比较冷门的专业并不一定到四年后就完全不符合市场需求。因此,如果继续盲目地按照市场化原则来对专业设置过度干预,可能会造成供需矛盾的失衡。

  事实上,近年来不少因过度强调市场配置而导致的“热门专业变冷门”的事例不断证明,仅仅依靠对市场的预警不可能完全能够预测未来的就业形势和社会状况。

  但目前不少论调都把矛盾的根源归咎于高校的专业设置与市场化因素互相脱节,这显然是一种错误的认知。实际上,过度地趋时而动,被“市场牵着鼻子走”,才是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

  蔡元培曾说,大学不能是职业资格养成所。因此,专业设置要满足社会需求,但也不应完全听信于市场。从这一点上来看,政府在放开对高校自主设置专业权限的同时,也应该适当对专业设置采取一定的干预措施,以弥补过分依赖市场原则所可能产生的供需失衡。

  这就要求,综合性大学在人才培育目标的确立、专业的设置和学科内容等的安排上,更应该考虑国家的教育培育,并体现高等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对于一些因市场化因素而造成的人文“弱势”学科,政府理应有适当的补救措施。(程思明)

编辑:许娜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