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部决定,授予浙江杭州长远公司驾驶员吴斌“爱岗敬业驾驶员楷模”的荣誉称号。
“做到了别人能做的事是尽职,做到了别人做不到的事是英雄”。
从“最美妈妈”吴菊萍到“最美婆婆”陈贤妹,从“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到“最美司机”吴斌,在当前丰富而复杂、多元而硝烟弥漫的舆论场上,这些“最美的人”收获了所有人的肯定和赞美,荣誉称号接踵而来。
这些“最美中国人”,以生命或行动树立了道德高度。他们很平凡,在壮举之前,他们平凡得没有明显亮色,他们就是我们朴实的兄弟姐妹,或是我们可亲的长辈,但一刹那的壮举很不平凡,这样的精神张力容易触碰人们内心深处的那种柔软。
最关键的是,人们对吴斌等人的激赏,更是一种道德认可和道德呼唤。现实生活中,可以经常听到有人抱怨“好人难做”。中青报的一项调查声称“77.9%受访者痛感在当下社会做好人的成本高”,好人难做,似乎正在成为社会大众的集体痛感。一方面感叹好人难做,另一方面又在激赏好人,这仿佛是心理冲突,实际上并不矛盾。抱怨好人难做,未必就不做好人,更不会拒绝好人,嘲笑好人,打击好人。人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但是,再差异的价值观,必有一个相似的基本盘,即都会相信真善美,都会为真善美所打动。
现实中确实有太多不如意的地方,做了好事有可能被鄙薄甚至被诬陷,但这一定不是社会主流,亦非常态。不能因为一两件个例而停止求真、求善、求美的脚步。我们可能不知道救人之后,会不会被反噬一口,但我们能够做到问心无愧、良心得安,这比简单地寻找不救的借口,更有生命的质量和存在的价值。再说,全社会早已达成了共识,要降低做好人可能带来的各种风险,从风靡一时的撑腰体,到一些地方立法“救人助人行为免责,诬陷救助人将被惩罚”,无一不在守卫着社会的底线。
一个善意微笑,一次及时伸手,一点应急捐赠,我们就能成为好人。“路不平,有人铲,事不平,有人管”,该伸手时莫袖手,我们也许就能成为吴菊萍、陈贤妹……
“现在,很多人说社会很浮躁。但是总有吴斌这样普通的市民告诉我们,人的崇高品质一直没有被埋没掉。”有人如是感叹。诚如此言,多一些向善的信仰,多培植出健康的社会生态,这个社会必能“长”出更多的吴斌。“最美”现象所激发的民间向善潮流,具有无可比拟的价值,是涤荡当前信仰缺失沉疴的良药,千万不要被浪费掉。(江苏 王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