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表门”,还公众一个明白

时间:2012-06-04 10:07   来源:长江日报

  近日,微博上流传着一则消息,称经南方某报调查发现,中国75%电表都被蓄意加速,国家电网公司两年违规收费27.4亿元。对此,国家电网公司在官方微博上进行了辟谣,称国家质检总局从未发布过相关数据,帖子涉及的媒体也未发表过相关报道。国家电网公司负责人还介绍说,国内电表从生产到安装需经过三道检测,不可能被人蓄意动手脚。(6月3日《现代快报》)

  这则所谓的造谣帖子,7年前就已经在网络上出现,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有关部门采取了“冷处理”的方式,并未起到任何的警示作用;加之时间推移,逐渐冲淡了公众内心的好奇和疑惑,最终“电表门”问题不了了之。但随着近年来各地大面积推广智能电表,公众反映电表“走得快”的事例越来越多,这则帖子也得以死灰复燃。

  在当今社会,既然是造谣,应该说很容易就会被公众的慧眼识破。然而,不少人却抱着“宁信其有,不信其无”的态度,电表“造谣帖”得到众人热捧。对此,有关部门值得反思。

  按理说,公众对电表的准确性有所怀疑,就应交由权威部门检测,给出更为可信的结论。但在现实生活中,不管居民有多大意见,电表检测始终是一个“谜局”:或是电力部门派人检测,或是交给与电力部门有利益关联的质检局,谁能保证其中会没有什么猫腻?而在目前,社会上又普遍缺乏针对电表检测的第三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造成了电力部门“自说自话”的局面。电力部门把与电表有关的业务“一锅端”,向企业定购智能电表,自己安装、校对,用户出现问题时电力部门“自查自纠”,等等。如此,又怎能保证公正性?

  质疑是推动变革的重要力量,消除公众疑惑的过程,恰是改进管理、服务民生的一个重要契机。对眼下的“电表门”事件,相关部门绝不能等闲视之,而应采取行之有效的举措、拿出实实在在的行动,还公众一个明白。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