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该拿什么奉献给母亲?

时间:2012-05-14 14:58   来源:广州日报

  5月13日,新华网消息说,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的专家学者们呼吁:要设立中华母亲节,不能把美国母亲节视作世界母亲节。报道援引中国传媒大学教授何兰的发言称:“这不单纯是一个节日的问题,而是涉及中国文化、中国精神以及中国青年一代性情养成的问题。”

  从何兰的话里,可以看出这样一层意思:之所以现在的青少年表达对母亲的感恩和爱时,要追随西方母亲节,是因为长久以来,中国没有这样的节日。

  这样的文化空白,是有其历史渊源的。中国自脱离原始社会以来,就形成了严格的父权家长制。比如《三字经》中说“养不教,父之过”。什么意思呢?生养孩子却不加教育,这是父亲的过错。教育孩子的权利和责任在父亲手中。传说中的孟母看起来在孩子教育问题上拥有权威,不过是因为孟父早丧,而其父族又不成气候。管中可以窥豹,我国古代女子长期处于附属地位,更遑论单独为其设立节日了。

  幸而,在刻板的纲常伦理之外,还有人性和情感。历代赞颂母亲的文学作品层出不穷,最著名的当数唐代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把母亲的慈爱比作春天的太阳。巧合的是,她也是一位“孟母”。

  中华母亲节促进会会长李汉秋说,分别有一百多位全国政协委员和一百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建议把孟母生孟子成为母亲的农历四月初二那天作为中华母亲节,据说得到了广泛支持,2011年的民调支持率已达80.9%。可是又有人说了,为什么“妇女节”、“儿童节”可以“国际”,“母亲节”就不能“国际”呢,照此推论,是不是还要定个“父亲节”啊?

  这个事儿,如果不讲政治,就要讲究一下民族文化认同了。现代意义上的母亲节起源于美国。1913年5月10日,美国参众两院通过决议案,由威尔逊总统签署公告,决定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母亲节。这一举措引起世界各国纷纷仿效。

  但细推下来,这事儿的来龙去脉确实和我们八竿子打不到一块儿。母亲节可以过,可是为什么过,在哪天过,怎么过,还是有待商榷。最值得商榷的是,如果以孟母生孟子的那天作为中华母亲节,是不是另一种形式的“母以子贵”呢?如果孟子没有贵为“亚圣”,孟母仉氏还会被这么多人赞颂和记忆吗?我们更愿意认同的,也许是家中那个平凡的、做着针线活儿的老母亲,而不是笼罩着民族之光的“高大全”。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