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证哥”走了,“潜伏姐”来了?

时间:2012-04-11 09:29   来源:人民网

  日前,南京市一名女出租车司机以消费者身份参加出租车调价听证会引发质疑。该女出租车司机称,是想从打车人的角度谈谈自己的想法和心情,并非外界猜想的那样刻意“冒充”。她承认当时填表时在职业栏里填的是自由职业者。目前,该名出租车司机的听证资格已被取消。(4月10日《扬子晚报》)

  说南京那名女出租车司机“冒充”消费者身份,显然不够严谨,因为下了班之后,她可能同样需要打的服务。不过,称其为听证场合的一位“潜伏姐”,倒也未必全是戏言——既然相关部门已经专门安排了包括2名出租车驾驶员在内的4个“经营者”代表,你再刻意隐瞒自己的“的姐”职业,那就难怪公众因着诚信要求而不依不饶了。

  近些年来,现实语境的一种怪象是,相比于听证会本身的内容和话题,一些听证场合的参与者,似乎越来越成为公众热议或舆论聚焦的方面,由此也便出现了“听证哥”、“听证奶”乃至“听证专业户”这样的特殊明星。对于听证会上的“老面孔”现象,尽管有的出于“图名”,有的为了“谋利”,但最让公众诟病的,则还是这些“听证明星”的高度配合、只赞不弹,也即人们常说的“十听九涨”、“只涨不降”。于是乎,对于千篇一律的听证结果,公众虽然只能无奈接受,那些抛头露面的“合作者”,往往也便成了唾手可得的“发泄墙”与“出气筒”。

  称南京那名被取消听证资格的女出租车司机是“潜伏姐”,还有一层未经核实的揣测,便是这种鱼目混珠的“消费者”角色,究竟是“的姐”的自愿参演,还是组织者的精心植入?我就奇怪了,既然“经营者”代表中的出租车司机身份能被细细确认,何以到了“消费者”人选那里,随便填个“自由职业者”,就能一路绿灯地“验证”属实、“审核”过关呢?

  也许,“听证哥”走了,“潜伏姐”来了,实在是某些听证组织者在迫不得已之下,才想出来的“与时俱进”高招。虽然目前对于听证会代表的如何产生,尚还缺乏一套具体、明确的硬性制度规定,但不少地方“听证专业户”的前车之鉴,确实已经产生令人忌惮的舆论威力。何以解忧,惟有“潜伏”——安排个别看似随机选择的陌生面孔,“代表”这、“代表”那地上台来说说套话、走走过场,顺顺利利地“将表演进行到底”,显然是种更为稳妥和保险的“听涨”之道了。

  “听证花架”不除,“代表猫腻”难绝。价格听证是现代社会的开放之举,更是政府决策沟通民智的生动体现。归根结底,群众雪亮眼睛想盯的,并不是什么“听证哥”或“潜伏姐”,而是听证来、听证去的价格,为何总是“只涨不降”。换言之,如果听证会的“有涨有降”成为了一种常态,“听证哥”来得再多,“潜伏姐”藏得再深,又有何妨?(司马童)

编辑:樊玉娇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