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家单干,各自为“井”

时间:2012-04-05 11:01   来源:钱江晚报

  窨井盖,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过往行人一般也都习以为常。可是你要是遇到本报昨日报道的、“杭州混堂巷不到80米的一段小路,地上居然有107个窨井盖”,那不得了,驻足望去,这路面好像在展示“行为艺术”,像极了一件打满补丁的衣服,颇有沧桑感。

  这般“补丁”,这般“沧桑”,在杭城的巷弄何止一处?在上城区皮市巷有条20余米的小巷,竟有40多个窨井盖,按比例算比混堂巷还密集得“恐怖”。这是一个从老城区走过来还未抹去的“疮疤”,也是一个现代文明城市亟需抚平的“创伤”。

  整容不容易,要把一张老脸整成嫩脸,比登天难。把窨井盖密集简单地归结于老小区和新小区、有绿化和没绿化,这城管市政相关负责人只说对了一点。是的,“补丁”多和少,老小区和新小区是有区别的。因为当时建造老小区时,城市居民生活需求还比较简单,最早常用的窨井只有排雨、排污的下水道,之后有自来水了装总表、造有楼层的洋房了要化粪池才用上窨井。自从城市改造步伐加快,首先架空电线入地,又随着居民生活需求多样,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突飞猛进,水、电、气、热、通信、电视等等管网,通通打起了“地道战”。而且是埋了挖、挖了埋,以至于不少城区巷弄“补丁”遍地开花。

  要说是新小区的窨井多“隐藏在绿化带下面”,也不尽然。一来,没这么多绿化空地;二来,这么多管网若都埋于绿化带下,开膛剖肚时花卉树木也伤不起。其实,大多地下管网都在路面下,连一些大马路边的人行道上也是大块大块的窨井盖板。你只要去仔细看看,上面都有各家名称。就拿通信来说,有电信、网通等多家,各家经营各家的,你挖你的,他埋他的,我盖我的,大家井水不犯河水,这成就了颇具中国特色的地下公共管网。

  所以,一条小巷百多个窨井盖被看成“很正常”,因为它们“都是有功能需要的”。至于是否科学,可能就没考虑这么多了。问题就出在“各自为政”的“单干户”上,没有一个“多管齐下”的科学的城市地下管网统一规划。据说在一些发达国家,这些公共管道都是共享资源,不论是谁的窨井盖,其他公司都可以申请下去。而且地下管线工程不像我们小得只能躲老鼠,人家是大得可以住人,里面可以铺设各自的线管,检修也不用重复开挖。再看看青岛那条历经百年技术仍未落伍的“德国造”下水道,我们在这方面真的太落伍了。

  高楼大厦,是看得见的面子,而投入大的地下管网工程,却是个“看不见的里子”,宁肯今天这家挖开,明天那家盖上,后天再有一家挖开……窨井盖多又怎么了,反正又“没有影响交通”,“也不妨碍大家走路”,没准还成一道“独特风景”呢。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