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不领情”先解决身后不公平

时间:2012-04-05 10:50   来源:法制日报

  “活在北京,葬在河北”成为近日谈论热点。对此,北京市殡葬协会副会长姜晓刚回应,北京有便宜的墓地,但市民“不领情”,挑大小、挑风水。他认为,我国应当出台殡葬法规范殡葬行为,同时破除殡葬旧习(4月4日《京华时报》)。

  就目前的情况,“政府如果保障每人的墓地都至少1平方米,不出几年,北京就成坟场了”,这个道理谁都懂。先人不跟后人争土地,破除殡葬旧习,提倡殡葬新风,这个道理也都懂。可如果说这是一种道德甚至是一种强制性的责任,那应该是所有人遵守,而不是只有部分人遵守,更不能演变成只有穷人遵守。

  “不患寡而患不均”,身前如此,身后同样如是。姜晓刚称,北京市民政部门开展了“零百千万”工程,即“零消费骨灰海撒、百元骨灰盒、千元殡仪服务、万元骨灰安置”,可不被市民接受。再加一点“可是”,如果所有人逝去后,只有骨灰海撒和骨灰墙的选择,那还会不被市民接受吗?现在的事实是,身前不平等,身后也不平等。身前住豪宅的人,身后也住“豪宅”,这些人家不仅有着超大的墓地,而且风水上佳,设施豪华。这一情况下,怎么能责怪市民“不领情”,挑大小、挑风水呢?

  “死不起”的背后还有公平问题。正是因为市场上存在多种墓地,而且这些墓地完全由身前的财富和地位决定,这在很大程度上撩拨了民心。人们无法接受“身前不平等”,同样也不能接受“身后不平等”。公平问题不解决,就必然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加剧社会断裂。所谓殡葬改革、移风易俗,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或许现在还没有能力解决“身前公平”问题,但在“身后公平”上却应该率先做到。人从出生到死亡,一生经历了太多不公平,让他们在生之时死之际,享受国家提供、相对公平的基本保障,这个要求并不过分。从这个意义上说,墓地不应该市场化,而应该彰显国家的善意,发挥国家的力量,提供大致相当、能让大多数人接受的墓地。当公平问题解决了,墓地不会有太大的贫富差距,那么殡葬改革、移风易俗也就变得相对简单了。这才是解决“活在北京、葬在河北”现象的一条正道。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