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上种油菜”是一种技术反讽

时间:2012-04-01 13:40   来源:观点中国

  3月17日,媒体报道称安徽宣城郎溪县农民在工地上集体种油菜。据悉,当地油菜一般在10月份栽种次年5月份收获。郎溪县国土局副局长回应称,此举是“为了让上级知道我们已切切实实整改了”。2011年,国土资源部查到郎溪县存在违规用地,责令其对违规地块复耕复绿。(3月31日《今日早报》)

  好好的油菜,活生生成了敷衍“天眼”的道具,要不是媒体曝光、民怨沸反,执法监管可能还真的以为是“卫星监测覆盖广,违法用地无处藏。”类似宣称的闹剧,早已屡见不鲜,譬如2011年7月,湖北襄阳双沟工业园新修的公路被卫片执法查出违规,当地领导紧急派人覆土种菜,当地政府解释说,此举是一种复耕措施,除了搞“短期农作物种植”,亦为了“公路保养”;2011年8月,河北故城县东方驾校已经硬化的水泥场地又铺上黄土,以应对当年9月份开始的国土部卫星遥感监测……闹剧一箩筐,拼的不是行政智慧、而是作假胆量。

  说起来都是形式主义惹的祸,但在任何一种政治关系中,有序文明的行政伦理都不会从天而降。一如企业逐利冲动总会闹出假冒伪劣的故事一样,行政部门的政绩冲动同样天生就有敷衍塞责的能力——要紧的是制度有没有“反敷衍“的技术。从土地卫片执法来看,利用卫星遥感信息资料对土地开发利用和矿产资源勘查开采开展执法检查,这当然是个好事情,这叫“科技改变监管”。2011年下半年,国土部的卫片下发至各地市,疑似违规的地块图斑列得清清楚楚,根据国土部令,2012年1月至4月,各地对此前卫片显示的违法用地必须完成整改。这也就意味着,如不能在此期限前完成整改,仍会被卫星界定为违规,地方领导轻则被约谈,重则撤职。于是,一幕轰轰烈烈的“知错就改”的大戏上演。

  真正的问题不是卫片执法的有效性,而是掌握了违规违法用地情况之后,能不能继续用“卫片”来检查整改的实情?这里有几个问题值得商榷:一者,各地“荒山刷漆”般弄虚作假,已经不是一起两起,起码说明这种“临时作秀”或能糊弄“天眼”,那么,技术监管还能继续自信满满?二者,检查的时候用卫片、整改的时候还靠卫片,而且还明确告知“复检”的时间,既然如此,这是不是等于明确告知地方部门作假的时间和作假的可能?卫片执法如医院给病人拍的X光片,有了病理证明只是执法第一步,最关键的还得对症下药——那么,一纸禁令就能让利益关系复杂的土地违法行为“改过自新”?

  与其说“工地上种油菜”是地方的政绩焦虑与权力扭曲,不如说这是对上级检查的一种技术反讽。如果土地执法检查能深入一点、能对违法片区较真一点,或者不仅仅是依赖卫片执法的技术能力,那么,无辜的油菜又怎会东倒西歪在工地上呢?公权从来就不是天使,只有彪悍而得力的制衡与约束,才能让公权看起来较为纯洁。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