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节能灯辐射惊人”的消息疯传,上海市质监局专项监测本市在售的各类节能灯产品,并发布结果称,上海节能灯产品在工作状态下所产生的电磁辐射,均符合1EC(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规定的感应电流密度要求。
践行公共责任的分内之举
以官方权威信息发布扫清公众内心疑团,这是现代政府践行公共责任的分内之举。回顾“节能灯辐射大”这起争议事件,不难发现,围绕一起公共事件,要践行好公共责任,社会不同主体都有着很大的作为空间,责任也就在每个问题的细节落实之处。
自节能灯辐射争议发生以来,从普通公民到相关行业,再到政府部门,其间有很多主体都曾或主动或被动地卷入其中。由于节能灯电磁辐射包裹着较强的专业技术内容,对普通公众来说,自然难以迅速求解。在这种情况下,不论是网民爆料发言,还是相关行业自证清白,或是政府危机公关,都必须更加理性。
责任两个字,对普通公民来说,必须考虑到道德、法律的种种要求,并为之承担相应代价。网友爆料自行测量节能灯辐射惊人,并不仅在上海出现过争议,在其他一些地方也曾出现。不必否认,网友担心本身对维护公共安全也有着积极意义,但是,在这个信息传播极其迅速的时代,对涉及到公共安全的问题,还可以寻求更为理性的表达途径。当然,面对质疑,相关行业能否及时自证清白,政府部门能否以最快速度发布权威信息来澄清问题真相,更应该被视为最大的责任指归。
南坪
答疑释惑细节很重要
在涉及公共安全与健康的问题上,相关责任主体在履行自身义务时,如果有一个环节未能尽职尽力,就可能不利于事态往良性方向发展。事实上,一些专家和相关部门单位在回应“节能灯辐射”问题时,受囿于种种因素制约,姿态有点“犹抱琵琶半遮面”,语言上也存在很多含混不清的模糊表达,这一切,都不利于真相及时公开。在这方面,以前也有过教训。比如,卫生部有关人士曾说摄入含少量苏丹红食品危害人体可能性小,就曾招致公众一片嘲讽;农业部有关人士曾经以一句“吃几吨、吃几年才致癌”,也引起过公众强烈诟病。在一个公民更加注重细节落实的时代,任何对“少量的危害”的漠视,也都容易让公众感觉那是对公共责任的轻忽。
当前,整个社会系统的健康运行,都离不开在细节落实中践行公共责任。住房、医改、社保、教育、就业……任何问题的解决,都会产生这样那样的细节疑虑,要祛除公众的担忧,就离不开相关责任主体细致、权威地进行民意回应,一定要对人民群众有敬畏感。责任作为上海的城市价值取向,要真正落到实处,同样需要落实到每个细节当中。(单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