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公众最关注什么?

时间:2012-04-01 09:27   来源:《工人日报》

  假如2011年的关键词是HOLD住,那2012年就是改变。

  当一个国家的GDP攀援到世界第二的高度,似乎继续鼓吹高歌猛进已无法满足自我意识觉醒的公民们的胃口。而且多数人面对着日益加大的贫富鸿沟、福利不足和阶层对立,有理由将父辈苦苦追求的目标从生存转向生活。

  2012年会成为中国公众开启幸福之门的元年吗?

  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在百度留下的印记是一张凝聚公众体温的榜单,凝聚着对现实的关切,昭示着通向未来的希望长路。

  关于改革。关于民生。关于信仰。

  1.社会:

  一个当前中国共识是:制约经济进程的行政体制变革已如箭在弦。

  在长期大政府、小社会的主导下,中国取得的辉煌业绩不容忽视。但也越来越呈现出国强民弱、国富民穷的新型二元社会格局。

  全国两会既是中国最高层次的参政议政舞台,也是公众全面感受政治风云最直接的窗口。

  温总理在会后记者见面会上对推动改革有了深切有力回应,但公众更期待今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大能描绘更清晰蓝图。

  小产权房、中等收入焦虑、10元购买力、法定结婚年龄、血统决定收入等热词的出现,昭示着中国民生在取得显著成果的同时,公众对依法尊重维护私权力、社会阶层对立以及收入分配等体制性难题表达了更加浓烈的焦灼。尤其是既得利益集团伴随着权力寻租的强势崛起,不仅加剧了社会对立,拉大财富鸿沟,还使寒门子弟的上升通道日渐逼仄,严重危及中国当代社会的起点公平。

  这预示着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已完成历史使命,重新进行社会制度顶层设计已时不我待。

  刑诉法73条这个专业性很强的法条被持续热议,流露出公众对公权滥用的集体焦灼,与刑诉法修改强调尊重保护人权之说形成有趣的反差。与其说是对立法的担心,不如说是公众对当前社会现存的权大于法、贪腐频现等执法问题的再度强烈发声。

  改革开放33年的经验证明:没有政治体制变革的配套,社会管理的创新,任何短时炫目的经济发展成就都难以持久。

编辑:张洁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