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寒病人何时打得起“飞的”?

时间:2012-03-31 09:37   来源:广州日报 

  3月29日上午9时,一架航空急救直升机载着广东省人民医院新生儿科的医护人员飞赴汕头市某医院,将一名年仅5个月大的重症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接至广东省人民医院,进行紧急手术救治。

  看罢新闻,只能叹一句这孩子“幸运”,一个多小时便从汕头飞到了广州,直抵医院楼顶,避免走陆路数小时颠簸可能造成的生命危险,但愿患儿早日康复,不负大家的深情厚谊。

  本次“特殊航班”让公众再次见识航空救护的便利,在公路交通拥堵情况日益严重的情况下,比汽车快十倍、比火车快四倍的空运,以其一般交通工具无可比拟的速度、舒适度、安全性,成为医疗救护的最佳交通手段。尤其对于那些在海啸、地震、车祸、火灾等重大灾害中受到创伤的病人来说,可以保障病人在“黄金1小时”得到有效的医学救护。

  航空急救好处自不待言,在一些发达国家也已成为一种普遍的急救手段,但在我国期望“特殊航班”成为“民航”——普通急病患者享受得起——还不太现实。就目前,至少有三大“拦路虎”,一是费用太高,难脱贵族色彩,一次至少上万元,甚至数万元,消费得起的毕竟是少数;二是空域受限,需要一定的申报和审批手续。虽然,随着低空开放的推进,这个问题将会有很大改观,但仍有待政策支持;三是设备购置维护费用高。用于急救的飞机,动辄过千万元,再加上平时养护、驾驶员配备等费用,大多数医院难以独力承担。

  也许,飞行设备与空管制度都不是问题,关键是费用分担。是政府买单、政府购买服务,还是商业运作,总之要让个人支付的费用降下来,让普通急症患者也打得起“飞的”。

编辑:樊玉娇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