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礼治思想曾在中国历史上占主导地位。它的核心是教人修身律己、履行社会责任、建立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等。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礼充当着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重要手段,发挥了维护社会稳定、有序的作用。近现代以来,随着西方法治观念传入,礼治遭到了持续的批判。时至今日,学术界对礼文化重新进行研究和审视,学者们认为,剔除其中的糟粕,礼在构建社会秩序、进行道德教化、实现社会和谐方面有着独特价值。
礼是一种社会规范
礼起源于原始宗教中祭祀天地、祖先的礼仪活动,是祭祀活动的规则、程序。《说文解字》中说:“礼者,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由于礼是由祭祀演化而来,因此人们对礼的态度是敬畏的。同时,这种规范凝聚了同一氏族的崇敬和信仰,因此比较容易被遵守。
随着社会的发展,礼由一种宗教仪式规则扩展到社会的各个方面,礼中所包涵的秩序等级观念便渗透到了社会生活中。礼对秩序的影响是双重的,即规定现实的社会秩序和强化人心对秩序的认同。一方面,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规范和准则由外在强制秩序来确立;另一方面,礼在人心中内化为德,违反礼就是违背道德,礼对人的行为和观念产生了控制和教化。
由此可见,礼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一种法律规范。礼用于规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关系。礼使人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明辨行为是非,懂得什么是该做和不该做的,即所谓“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同时,礼也是一种道德规范,它引导人们向善和自律。通过礼的教化作用,使社会规则内化为人的内心道德标准,通过让人们知礼、守礼而实现“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的作用。
礼承担了社会规范的基本功能。一是确立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等级制度。在礼所建构的社会中,人们依据角色、身份、等级而确立自己的地位。这种地位秩序不能随意破坏,否则人们所做的事情就是“僭越”或“非礼”。二是明确社会中每个个体的责任和义务。“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强调了人和人之间的义务责任,协调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使居于社会各职位上的人各明其责、各司其职,以实现社会稳定有序。三是促进社会成员端正行为、修身养性。礼对个体的人的道德完善与人性培养起了重要作用。认为只要持之以恒地对民众进行礼义教化,就一定能使民众提高道德自制力,从内心深处遵守社会规范,从而维护社会的稳定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