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国内某论坛上发生了关于吃诺氟沙星是否会影响儿童骨骼发育的辩论。诺氟沙星的药品说明中的确禁止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服用。药监部门建议老人孩子少吃药名带“沙星”两字药品,此类药品多含有“喹诺酮”,可能会对关节造成一定的损伤。
有关医学和药物,大部分网友都是门外汉,可为什么这么单纯的医学问题却发酵成网上的热点话题?这恐怕不在于围观者中医药行业从业者所占比例较多,而在于普通人对自身权益的担忧。对“权威”或盲目迷信、或盲目质疑,在这种对于真相的求索中,就赋予了一项纯学术问题畸高的关注。
“沙星”类药品的说明书上写得明明白白:18周岁以下的患者禁用。这则新闻其实是在争议一个毫无争议的事实——“沙星”类药品不能给小孩吃。可为什么这个毫无争议的事实还能引得众多围观?
一方面,公众医学知识匮乏,不看说明书,当遇到一些不那么严谨的医生时,可能就听信医嘱把药给小孩吃了。另外,如果没有“沙星”这类价格实惠又见效的药物,看个感冒可能就需要动辄数百元,这种困窘迫使一些人侥幸地服用此类药物。这也是专家、学者乃至于医学界人士所不能体味的。
另一方面,公众在迷信权威的同时,有些人又有质疑权威的相反情结。每一次在涉及大众利益,在官方忙于澄清辟谣而民间又另有说法的背景下,大面积围观就产生了。类似的例子很多,如地震谣传、抢盐风波、“郭美美”事件等,其中权威的公信力都受到了严重质疑。
而现在,说明书提出禁用,药监部门也建议少吃,人们质疑权威的神经又开始绷紧了——该不是看着这药价低就想淘汰掉吧?于是,一部分人加入到围观的过程中。不得不说,这是一个信任矛盾,而由矛盾所造成的围观、热议,又不乏悲怆意味——到底还有什么可以相信?
“沙星”类药品问题之争的背后,官方公信力的式微,公众对医生的信任危机,正使一些常识、常理悄然改变,这是更严重、更沉重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