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血能否尝试“戴尔模式”

时间:2012-03-19 09:11   来源:人民网

  24岁的湖北女孩因血荒无法手术,医院下发了病危通知书。一条求血的微博牵动上万人的心。在血荒日渐常态化的今天,如此求血救命的案例可能并非个案。那些未能引起关注或者不会求救的人,面临困境可能无计可施。如此的爱心故事即便多一些,恐怕也不能从根本上破解血荒。

  按说,中国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每个适龄的献血人都是一座“流动的血库”,不该缺血。笔者看来,由于制度性的“梗阻”,“流动的血库”无法和血站的血库有效对接,才有了血荒问题。  

  献血过程中有很多障碍亟待消除。比如,志愿者想献血,在社区周围却献不了,在办公场所附近也不方便,甚至到医院为患者献血,却被告知:要去血液中心献,什么时候能献上还要等通知。如此麻烦,不少爱心人士便望而却步了。献血制度设计,要从方便献血者献血的角度来规定,别让做好事这么作难。

  公众献血的积极性还需要进一步激励。只靠号召和动员,大张旗鼓宣传献血英雄,或者一味抱怨公众对义务献血的热情不高,甚至加以道德批判,效果并不太好,更需要在制度设计层面继续探索。比如,献血者免费用血的制度激励,在实际中很难兑现,吸引力有限,这需要改变。要动员更多的人参与无偿献血,还需要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  

  此次爱心行动,就能给人以制度建设上的启发:一个具体的生命面临危险,比抽象的、看不见的需要援助者群体更能激发人们的同情心和慈善心,这是人的正常心理。那么,能不能充分利用网络、微博等现代信息平台,由医院发布一个个具体患者的缺血求助讯息,实现献血和用血的即时匹配,让献血者跟用血者面对面,援在明处?这是不是可以最大程度地消弭一些疑惑呢?同时,也能减少储存、运输环节,降低成本,实现戴尔电脑一样的“零库存直销”模式。这可不可以作为正常用血来源的一个有力补充呢?     

  2012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世界献血者日主题是——每位献血者都是英雄。在赞扬通过献血挽救生命的无名英雄的同时,探索怎么建立激励英雄使之层出不穷的机制,可能更有意义。

编辑:樊玉娇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