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人大常委郑功成谈及今年两会期间社会关心的热点话题时表示,“大学生一毕业就想买房,心态不正常。”他认为国人需有“正确的住房观”,不能“一步到位”,一开始就想住上自有产权的大房子。
之所以有这样的论断,郑功成的理由是“住房应该是最昂贵的消费品,应该是用一生的规划来解决”。从理论上说,这种分析是成立的,但问题在于,大学生们为何拒绝“一生的规划”,急于安家置业?
单纯从经济上来讲,一毕业就想买房确实很难实现,但这么多年轻人都想早买房,却是很多社会原因造成的。最直接的原因,当数房价与收入严重不对称,给大学生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压力。如今大学毕业生的收入普遍不高,面对高昂的房价,大多数人只能望而兴叹。部分有能力支付首付、成为“房奴”群体的已属不易,一些几乎一无所有的“蚁族”群体,只能承受高房价带来的焦灼与煎熬。尤其在房价出现回落之时,他们早点买房的愿望更加迫切,因为房价一旦反弹,可能他们多年的努力就会重新付诸东流。
其次,大学生一毕业就买房,并非放弃了“一生的规划”,恰恰是为规划争取一个好的开端。毕业生们面临的人生考验,远不止住房这一个。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他们必须承担来自多方面的压力。成家之后,子女的教育成长需要用钱;中年之后,父母的赡养需要花钱;年老之后,自身的医疗还需要花钱。在方方面面的社会保障都不到位的情况下,毕业生们必须趁着自己还年轻早作打算,等到上有老下有小时才想起买房子,有可能成为“一生的规划”的败笔。
另外,很多社会因素也迫使毕业生不得不做出早日买房的决定。我国每年毕业的大中专学生超过千万,政府提供的保障性住房还满足不了庞大的需求。大多数毕业生不仅要到租赁市场上承担较高的房租,还要经常忍受居无定所的痛苦。再如,很多人把住房视作成功与否的评价标准,甚至成为谈婚论嫁的前提条件,也助长了年轻人早日买房的需求。
物质决定意识,一种观念的形成,必然存在着相应的现实背景。国人住房观的“不正确”,忠实地映照出了当前社会中保障不到位、安全感缺失的现实。在房价尚未回落到合理水平、保障房依然紧缺的情况下,让年轻人安之若素地树立“正确”的住房观,同样是一种不合实际的想法。